“如果‘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这样的事件是真实的,敌人这么容易被消灭,那为什么还需要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去奋战?”在2017年12月21日召开的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上,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苏雅琳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目前文艺作品对红色经典的虚假演绎。
这种闭门造车的浮躁之风同样体现在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上,苏雅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对历史素材挖掘不透彻,因此在导游的解说词和资料的佐证中,会出现‘说不透’,甚至是相互抄袭的现象。这个问题在相邻相近的景区比较突出,这让游客的观赏体验大打折扣。”
自2004年以来,我国红色旅游人数累计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16%,高于旅游业增长率。红色旅游市场的蒸蒸日上不言而喻,然而当红色旅游的专家、学者、管理者、一线从业者共聚在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上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依旧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红色旅游产品形式单一趋同
“看”和“听”是目前游客在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主要体验方式。游客在游览景区时,只能被动地观看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遗迹和听导游解说,然而这已显局限的游览方式,质量也没有得到保证。据苏雅琳介绍,由于革命战争保留下来的遗迹有限,再加上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不够,不同的革命纪念地甚至会讲出同样的故事,因此会让游客产生两个景区几乎没有区别的错觉。
“很多游客来景区拍个照片就走了,旅游景区的深层次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 陕西省铜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东林也表达了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
在苏雅琳看来,各景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需要求大、求全,而应充分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完整、全面地把本地的历史故事告诉游客。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精致,展示好自身特色,才能让游客在不同的景点都有新鲜感。”
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厉新建认为,应该用当代的创新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比如把VR、AR等现代科技融入到对红色故事的讲解中,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艰难困苦与英勇无畏,“国家记忆一定要转换成老百姓的感受,这样,先烈们高贵的灵魂才有融入老百姓生活的可能。”
“真实永远比想象更加离奇丰富”
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历史素材以后,苏雅琳坦言自己没办法看现在的那些“抗日神剧”,“一看我就生气。当初革命先烈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实现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让人民生活得美好。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事实却被编造成一些用‘针’‘箭’等冷兵器就能把全副武装的敌军消灭等桥段,这简直是对革命先烈极大的不敬,也是对历史的嘲弄!”在接受采访时,苏雅琳忍不住义愤填膺。
在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苏雅琳郑重呼吁:关于红色文化的文艺创作要尊重历史史实,“真实永远比想象更加离奇、丰富。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平均2000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在真实的数据面前,大家自然会感受到历史的力量。”
厉新建也认为,“红色旅游要警惕娱乐化的倾向,更要反对低俗化的现象。但红色旅游的艺术化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规模适度的红色旅游演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每个国家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用来传播红色文化的红色旅游其实并不是中国独有,红色旅游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个主权国家都会注重的内容。法国的凯旋门、俄罗斯的红场、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纪念碑等,这些地方不仅是中国人出国旅游会去的景点,同时也是这些国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的“红色”景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经济研究院院长王辉提出,一个国家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其实就是一种“红色”文化,因此有游客认为我国的红色旅游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被动输出,我认为是错误的理解。而在王辉看来,发展好红色旅游是对我国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展现。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走过的艰苦岁月。我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肖平在研讨会上也表达了他对文化自信和红色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什么是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肖平补充说,“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生命源泉。”
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研讨会正是在革命圣地延安召开。当初,革命前辈们在延安所创作的《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经典文艺作品,直至现在也依旧在国内外不断上演。这些扎根于黄土地、反映当时百姓心声的红色经典没有丝毫浮躁之风,所以经受住了漫漫岁月和不同国家文化和语言不同带来的考验,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自信。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我们唯有脚踏实地、扎根群众去开展工作,才能守得住初心、对得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