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关,互联网平台纷纷发布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有的人感觉很有趣,并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获得的关键词和描述,有的人则担心个人信息被轻易获取和泄露,还有的人感觉这些关键词其实与自己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参与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画像,48.2%的受访者觉得这些平台的用户画像能准确描述自己。获得平台用户画像结果后,54.9%的受访者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31.8%的受访者担心这些平台的用户画像会导致隐私泄露。
79.7%受访者参与了互联网平台用户画像
山东大学研一学生秦阳获得了某互联网平台给他的年度关键词“小确幸”,预测他的2018年会更满足自己。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杨林2017年一直在用某音乐App听歌,对于年底该平台给他的用户画像,杨林觉得很好地反映了自己这一年的音乐历程。
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获得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画像,20.3%的受访者没有参与。67.9%的受访者获得的用户画像来自支付宝,其他还有网易云音乐(35.4%)、滴滴出行(21.9%)等。
“我本来就很喜欢这个词,当发现自己的年度关键词是‘小确幸’时,觉得还挺符合自己的心意的。”秦阳说。
调查显示,48.2%的受访者觉得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画像能准确描述自己,20.9%的受访者觉得不能,30.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杨林觉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用户画像还是比较准确的。“它通过对我听过的歌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我听得最多的歌、热衷的风格、歌词中包含最多的词语等,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54.9%受访者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用户画像
获得平台的用户画像后,秦阳分享到了朋友圈,“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分享,我也想凑个热闹,而且这个词还比较贴近我本人的心境”。
调查显示,获得平台的用户画像后,54.9%的受访者会在朋友圈分享,24.8%的受访者不会,20.4%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这个想法很新颖,而且制作得也比较有创意。另外,我觉得自己的音乐品位还不错,尤其我是小众音乐的乐迷,有了这个结果之后,很希望和大家分享下。”杨林说。
调查显示,在朋友圈分享用户画像,44.2%的受访者是跟风其他人,39.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音乐品位好、消费水平高,想满足下虚荣心,35.3%的受访者认为这些画像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自己,21.6%的受访者是因为经常使用这些平台。
“我刚开始以为每个人的年度关键词都会不同,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根据用户一年的消费情况进行分类,所获得的关键词也反映了这一年你在平台的消费情况。”秦阳说,这样其实无意中向朋友暴露了自己的隐私。
调查中,31.8%的受访者很担心这些平台的用户画像会导致隐私泄露,41.9%的受访者不太担心,12.7%的受访者不担心,13.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杨林认为,未来这种形式会更加常见,各个平台会更多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数据制造刷屏的爆款。“但是,各个平台资源没有整合,比如一个人喜欢听的歌曲版权分散在不同平台,那么单一音乐平台的数据就不太客观了。另一方面,个人的隐私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调查显示,对于基于大数据的这些用户画像,48.6%的受访者认为十分有趣,满足了用户“晒”朋友圈的需要;48.2%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将用户进行分类,有一定合理性;36.1%的受访者认为是商家营销的噱头,因为它无法准确给每个人画像;25.3%的受访者认为平台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可能危及信息安全。
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28.0%,80后占48.7%,70后占15.2%,60后占5.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