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定创业的那天起,24岁的刘恒就没有想过停下脚步。
“武汉市洪山区大学生创业先锋”“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导师”……创业5年来,这名武汉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成功经营起3家公司,并参与了另外两家公司的创设。
去年,刘恒一手打造的“共享维修”平台累计获得近600万元融资,同时上线武汉市35所高校运营,半个月内,营业额突破10万元。作为湖北省首家在校大学生企业,两个月前在“青创板”挂牌上市。
2017年12月23日至26日,在福建三明举行的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上,刘恒作为创业前辈与营员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每次站在聚光灯下,刘恒都会向在场的人分享一句话:“创业永远都没有尽头,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有自己的风景!”
为创业把兼职干了个遍
刚进大学时参观校园,刘恒的目光就被展厅里的优秀校友事迹材料紧紧锁定。“最牛内衣王”谢砾、“治霾神器”创始人李恒等几位刚刚崛起的校园创业英雄的故事,让从小学起就喜欢“倒腾”古钱币、开宿舍零食铺的刘恒内心躁动起来。大学第一次班会,刘恒就语惊四座,“我想在大三之前开3家公司”。
为了更快地认识社会,刘恒送外卖、当群众演员、做快递分拣……做兼职过程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规律——武汉几乎所有的兼职都流行次月结算工资,这也是导致武汉找兼职人员难的重要原因。
大一下学期,国内某品牌凉茶饮料要在武汉做大型推广活动,急需大量兼职。刘恒意识到,“商机来了”。
可招人谈何容易。刘恒冒险决定:借钱垫付工资,承诺给兼职的学生当日结算。刘恒和朋友借了5000元,许诺到期分红,第一笔“融资”就此到位。很快他就招到了足够的人。
因为这个冒险的“改革”,在其他人都招不到兼职的情况,刘恒这里的兼职人员爆满。高效率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刘恒也第一次尝到了做“老板”的甜头。
凭借良好的口碑,“恒创团队”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武汉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主管甚至为他打起“广告”,“武汉有个学生王叫刘恒,在武汉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兼职问题”。
“康师傅茉莉花茶电影节”“佳得乐一投百万篮球比赛”“娃哈哈天然好声音歌唱比赛”……在母校的帮助下,刘恒组建公司入驻创业基地。拼着一个人熬夜赶策划案、拟合同、外出谈项目,年度流水额突破百万元。
休学创业折戟沉沙
由于经常请假外出,刘恒的学习成绩开始大幅下滑。学业与创业无法兼顾,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他综合考虑,大三休学一年,让公司发展走上正轨。
正当刘恒做好准备要大干一场,无情的市场给他上了“生动一课”。做高校里的活动承接,尾款常常收不上来。“武汉有2000多家类似公司,竞争太激烈,缺乏足够的资本实力生存艰难。”2015年年底,休学不到半年的刘恒被迫解散了团队,他再次四处寻找新的机会。
又一次,刘恒通过做活动落地项目时积累的人脉了解到,北京一个价值数亿元的土地平整工程项目正在寻找承建商。2016年春节刚过,刘恒开车直奔北京洽谈,签订了意向合同。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接到通知,由于没有交付定金,合同作废,到手的生意一下被人抢走。
接下来3个月里,刘恒先后洽谈了60多个项目,但却颗粒无收,商业谈判能力不足、企业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暴露无遗。“创业者没有专业知识、资本运作能力等核心优势做支撑,光凭着年轻在社会上摔打,成不了大气候。”一年的休学创业经历,让刘恒更加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他想转入管理专业,系统学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提出申请后,学校大力支持,一路绿灯,他的学籍从城建学院转入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完成学分从大三降至大二。
回到学校后,刘恒分外珍惜学校时光,对《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他一节课都没有落下。“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结合创业实践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此前,刘恒做过一段时间的“二房东”。他租下学校周边小区的毛坯房,简单装修再转租出去,一度拿下了80间单人房,但客源很不稳定,空置率高。
复学前的暑假,身边一些准备考研复习的同学找上刘恒,请他帮忙订房。热心的刘恒帮着找了一大圈房子后,发现学校周边租房市场大都被中介垄断,一方面中介费加重了租房成本,另一方面考研的学生对合租的人要求高,关键的复习阶段最怕被人打扰。“最好都是同道中人”。
能否将此前的房间装修成考研主题公寓?刘恒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切口很小需求很大的市场。说干就干,此前的房子改装后一下子就被订完了。
由于定位准确,刘恒的“研家”主题公寓很快拿到了百万元风投,目前已经有150多间房被租了出去,单间房租每月700元。
刘恒介绍,主题公寓属于“重资产”项目,他正在计划把“研家”打造成一个为考研学子服务的平台,将相应的服务延伸到考研培训、考研自习室、考研金融、研后旅游等,并吸引高校附近的房源来入驻。
共享维修瞄准痛点
一次修手机被骗的经历,让刘恒发现了第三个创业项目。
刘恒在学校附近的数码店维修苹果手机,本来是很小的故障,“黑心”老板却偷换手机主板,然后告诉他手机报废了。此前他买的电脑,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出现故障,找商家维修时,商家却找各种理由不承认他的发票。
回想身边的同学维修手机、电脑时常被骗,刘恒下决心要解决高校大学生电子产品维修的痛点。
刘恒注意到一份市场调查,调查发现,高校每年至少有3000万台手机、1000万台电脑的维修需求。加上手机、电脑保险、回收、以旧换新等业务,整个电子产品售后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以上。而各大高校周边的维修店,大都门面小,客源有限。商家往往会将客户报修的手机、电脑集中收集起来,统一送到维修中心去处理,赚取差价。
“中间商所谋得的利润高出原本维修价格的一倍,‘中间化’存在巨大利润空间”。经过集思广益,刘恒有了“共享维修”的想法。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诞生:让维修工程师直接对接大学生,向大学生收取99元会员费(毕业时退还),大学四年享受免费上门维修手机、电脑、空调、无线网、门窗的共享商业模式,依靠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
维修行业技术门槛高,共享维修的核心在于技术和服务,二者如何有机结合是个大问题。由于找不到高技术水平的维修工程师,项目一度陷入停滞。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恒结识了在维修行业工作15年的朋友张君。张君在武汉已培养出30余人的维修团队,还是中国精修会技术大会武汉站的策划者。其时,有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找过张君,但大多只想分享其技术维修的利润蛋糕。只有刘恒表示自己不靠维修赚钱,并愿意分享一定的平台公司股份。最终,他的大气和眼界打动了张君。
有了技术合伙人加盟,刘恒如虎添翼。
2017年6月,共享维修平台正式上线。不久,刘恒的武汉银杏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了资本中国海选,从全国近万个报名企业里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香沅投资的李俊等人的青睐。
作为从学校里一同走出来的合伙人,在银杏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程胜然眼里,刘恒有许多特点令人敬佩,“他从来不发脾气,从来不在人面前打‘瞌睡’”。
有两件事,程胜然至今记忆犹新。大二暑假,他和刘恒承接了一款凉茶饮料的市场推广。当时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刘恒白天搬运物料,手臂都被晒得脱皮,一天下来已经非常累了,但为了把活动做好,刘恒连续3个晚上都和大家睡在广场上,“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特别能吃苦”。
还有一次,公司帮某企业客户招募了200多名短期兼职,客户没有按时支付薪酬,刘恒主动拿出5万元,给所有人按时结清了工资。
创业的路永远没有尽头。24岁的刘恒志在把共享维修平台打造成高校里的“数码管家”,“去年年底实现了覆盖武汉50所高校的目标。2018年,我们计划在成都、西安、南京等全国10个高校云集的省会城市铺开,3年内打开全国市场,用户突破300万”。
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