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上趟茅厕那真是受罪,夏天恶臭熏天,冬天又脏又冷。(茅厕)改造后,人们享受文明卫生间的同时,还有利于身心健康。”今年回家乡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过年的刘楠(化名)看到县城里改造的厕所,不禁发朋友圈感慨家乡的变化。
刘楠还记得,住平房的老百姓家里没有厕所,常年只能使用公共厕所,过去的公厕是旱厕,往往是一片平房中间包着一个公厕,一到夏天,没有通风换气设备的公厕不仅蚊蝇飞舞,而且臭味还会弥漫到周围的居民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厕所是一件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很多如厕陋习也根深蒂固。然而“小厕所”却维系着“大民生”,2017年11月19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副主任凯瑟琳·沃尔什,在参加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2017年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时表示,由于废污处理不安全,露天便溺、简陋设施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环境风险,全世界每年死于环境卫生导致的腹泻等疾病的儿童高达56万人,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厕所带来的问题。
三年新改建厕所9000余座
南皮县的老百姓曾经饱受旱厕恶劣环境卫生之苦。因为臭味重,刘楠说,以前乡亲们离着厕所很远就要开始绕着走。现如今,重新改建后的厕所,整洁干净,外表也看着赏心悦目,“不光住平房的群众享受着这一福利,甚至连附近住楼房的老百姓在散步途中也乐于使用公共厕所。”
据刘楠介绍,改造后的公共厕所,安装了活扇窗,以便通风换气;将旱厕改成水厕,上完厕所立刻冲水;每个公共厕所都安装了取暖设施,一方面让百姓冬天上厕所也暖和了,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冬天水泵被冻坏。此外,每个公厕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也许刘楠并不知道,家乡厕所的改变早在3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用3年时间持续推进厕所革命。而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这场“革命”早已扩展到了更广的范围。
“厕所的环境很干净舒适,尤其是洗手池的热水,用起来很舒服”,2月23日,第一次来河北省正定县荣国府景区旅游的李玲在上完厕所后,表达了自己满意的体验。为了让每一位来河北省旅游的游客都有像李玲一样的如厕体验,河北省在过去3年下了不少工夫。
截至2017年,河北省3年来整合国家旅游发展基金5000余万元,投入省级旅游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旅游厕所建设,撬动社会投入超过10亿元,共新建、改建厕所9000余座。全省厕所规模、质量和如厕环境明显提升,厕所革命逐步实现从“景区内外”向“城乡一体”纵深发展,成为河北人民共享的民生工程。
厕所革命今年重点在乡村
刘楠所在南皮县的6座公共厕所,目前已经改建完毕。接下来就是要进行乡村公共厕所的改建工作了。这其实也是整个厕所革命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李金早在2018年2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暨厕所革命培训班”上表示,2018年的厕所革命要把乡村厕所改建作为工作重点。
李金早指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25亿人次,具备发展旅游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一共有2.26万个,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战场。把农村厕所这块短板补齐,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扶贫就有了工作基础。
此次现场会,是国家旅游局第四次召开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地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共正定县委曾在《一九八四年工作大纲》中提出,“积极改造连茅圈,努力使古城展新貌。”曾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当年,正定比较贫穷落后。比如,农村‘连茅圈’大量存在。‘连茅圈’就是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很不卫生。”
对于连茅圈,刘楠也并不陌生,本以为今年返乡回家还会见到,没想到县城的旱厕都完成了改造。现在乡村成了厕所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厕所革命的新3年计划已经开始,从2018年至2020年,河北省计划新建、改扩建厕所4000座以上,重点解决太行山、燕山、坝上地区以及农村厕所难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