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医院应该有的模样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07日   11 版)

    每次去医院,我在路上都会因为焦虑而感到恶心。推开冰冷的玻璃大门,心脏止不住颤抖。在惨白的墙壁下闻着刺鼻的消毒水气味,我会想,医院非得是这副模样吗?

    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墙壁上是手绘图画,功能大厅被改建成“游乐园”——座椅形似绿色的蝌蚪与黄色的猫爪,鱼缸、植物、娱乐设施点缀其间。大人可以在果汁吧和咖啡厅消遣等待的时光,地面的卡通投影吸引孩子的注意。

    医院领导说,他们前些年去瑞典、丹麦等地的妇产医院考察,在温馨的环境中,就诊者看起来悠然闲适。比起“洁净”和“清醒”的白色,浅蓝、嫩黄、黄绿及橙色的装饰能舒缓儿童紧张的心情,不会引起焦躁和暴戾。

    这家医院还把CT室的穹顶装饰成浩瀚星空,让接受检查的孩子经历一场太空之旅——这样的好主意引发无数赞美。

    在美国纽约长老会摩根士丹利儿童医院的扫描室墙上,画着身穿海盗服的小猴子和戴着海盗眼罩的小老虎。CT机入口装饰成大大的船舵,置身其中的小朋友或许并不清楚自己在接受检查,还以为身处奇幻船舱,经历刺激冒险。

    在韩国,不少牙科诊所被装修成咖啡厅的样子,优雅的木质材料取代了冰冷的瓷砖,隐约的木香让人心境放松。手术器材落在木桌上,不会迸出尖锐的响声,刺激那些需要拔牙的倒霉蛋的神经。日本有医院干脆以漫画和电影为主题,看一次病仿佛参观一次艺术展览。

    其实,治病和吃饭一样,都是人类最原始的刚需。20年前,我刚记事,记得那时的饭馆也是白墙瓷砖,全无装饰,只求好吃又实惠。经济发展、市场开放,餐厅开始比拼环境和服务,恨不得在几百平方米的馆子里再造一个异国天地——社会越进步,个体的需求就越能被看得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就提出了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其内在要求是人性化服务。此公强调“医疗服务中一切以患者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也就是医技和医德。作为一家医院,除了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治病救人,态度上也不能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说白了,老百姓不但要把病看好,治病过程也要足够舒坦。

    英国的一些医院,因为手术室温度不能过高,会为病人加盖一床特殊的空腔保温毯。保温毯质地柔软,附着性好,能放松病患肌肉,还能保暖。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设置专门的悬挂式升降机和超大号轮椅、马桶、床铺,对体型肥胖的病人给予关照。德国的专家称,音乐能缓解病人在手术室里的恐惧感,因此很多德国医院开始在手术中播放病患最喜欢的歌曲。日本的一些主刀医生会在手术前和病人交流,询问他们最喜欢吃的美食,然后握手约定“手术结束后一起去吃饭吧”。据说,这种方式也能显著增加患者的信心。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顶尖医院也在进行相似的尝试。武汉市第三医院已经开始邀请专业的小提琴手为患者进行“音乐辅助治疗”。北京老年医院的老人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上极为简洁的界面预定餐品、预约服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建造了270度全海景病房,从病床向窗外看,是金黄的沙滩和宁静的大海,温暖的阳光能洒满整个房间。

    同样是在这个年代,广州一家媒体走访市内多家医院发现,人们依旧要从厕所端着待检的排泄物,穿过拥挤人潮,走到走廊另一端的化验科。B超室脱到半裸的男女经常被推门而入的其他就诊者惊扰,一些医院的骨科和儿科高居顶楼。在多家医院,医生和护士的脸上难见笑容。这恐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为熟悉的场景。

    每个人都想在医院多一点从容,少一点恐惧。这份期待实现的前提,是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供给和平衡分配,让医疗工作者权利得以实现,价值得以体现。单在2013年,中国就爆发了7万起伤医事件。这两年,每天仍有70万人涌入北京看病。在一个每年有2.2亿人次挂号的城市,想在医院里喝着咖啡和医生畅聊,似乎仍是一个略显遥远的梦。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07日 11 版

谁蒙住了计算机的“眼睛”
医院应该有的模样
小狗更懂爱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