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如今房客爸妈的集体困惑和遗憾。特大城市的00后,12年中小学时光一直住在“别人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
新房已经找好,已确定3月搬家,到女儿学校步行13分钟,老公已实地测试过。两次搬家都以学校为圆心,唯一标准就是近些、再近些。
如今,我们住过6年的房子里已布满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煤气灶软管该换了,水龙头马上接近使用寿命。夜里去卫生间,就算闭着眼我也不会摸错开关。墙上贴满了女儿的奖状,她在这里养过猫、养过鸟,楼下就是她常去的书店和文具店。听到搬家的消息,女儿说:“真无法想象以后坐地铁到这一站,这个地名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了。”听着她哽咽的声音,我跟老公都陷入一阵沉默。
这大概是如今房客爸妈的集体困惑和遗憾。特大城市的00后,12年中小学时光一直住在“别人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班里凡是住在学校周边的家庭,99%都是租户。对于已经移民加拿大的房东一家来说,这是他们在遥远的故乡,颇有投资价值的一套房,而对我们来说,则是承载了6年情感和生活的全部的家,是女儿不可复制的童年记忆。
记得刚开始租房的时候,心里也是百般不爽和犹豫。当时问过一个老租户:住人家的房子什么感觉?她爽快地回答:你住惯了,就跟自己家一样!这句话让我稍稍定了心。
不定心也不行,孩子开学在即。房子周边交通发达、购物便利,离家中老人的住处更近。尤其是小区环境不错,绿树成荫、整洁有序,纵使在闹市中心,一踏进小区大门,心立刻就静下来。
老公是个享乐主义者,他的理念是:不能因为孩子上学,让生活水平骤降。我们出租了自己的房子,能抵消一部分房租。
就这样倏忽过了三年半,第四年学校宣布:校舍拆迁,周转至两站地以外。忽然间上学之路要步行25分钟了。
那走就是了,我和女儿把走路变成小跑,就当清晨进行早锻炼。把她送到学校后,我绕行学校后面的明城墙公园回家,慢跑30分钟。一路上看尽古城春色,秋叶飘零。那两年,我俩身体都不错,她没怎么生病,我也一度减肥成功。
当然,毕竟不是自己家,想布置一个温馨而有个性的角落,实在为难。女儿的画作,老公的摄影作品,都不敢直接往墙上钉。而且,女儿长高了,需要更宽的床、更大的书桌和书架,也不敢轻易买。谁知道上了中学的新家是什么格局呢?我已想好,搬家后一定要给她布置一个属于青春少女的房间,让她拥有充分的自我小世界。
几年来的租房经历,让我获得一点心得,如果你家有学童,目标学校已经锁定,打算踏上漫漫租房之路,不妨留意以下几点供参考:
首先,除了离学校近这个硬件外,一定要满足全家的基本生活需要。我见过舍弃大房子,三代同堂挤在一居室的。那真是在客厅里叠床架屋,进门根本下不去脚。孩子妈妈几乎跟我抱怨了6年,但就是不肯换房。
如果在6年、12年的岁月里,你一想到回家就头痛,一提到房子就心塞,这将是多么难熬的日子,留下的将全是“忍耐”的回忆。
第二,在第一条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心态。不要对孩子唠叨“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大劲,你还不好好学习”。这句基本是禁语。搬到市中心,你的生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了,是全家付出金钱后的获益。把面对租房、搬家看作是全家人共同面对的一个生活选择,合力解决。孩子一人承受不了“以租房换成绩”的压力。
最后,不能对“别人的家”要求太高。就算你搬到一个条件比自己家还优越的房子,也会有诸多吐槽,十分不满。实际上,这十几年就算住在自己家,也会出现各种状况,遭遇哭笑不得的烦心事。这几年,我先后遇到下水道堵塞、漏水、对面建起高楼大厦、施工扰民等各种情况,都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了。实在解决不了,估计住在自己家也没法解决。
记得有一次,女儿跟我讨论家的话题,好像是问:我们再搬家,条件会更好还是更差呢?不记得当时确切是怎么回答的了,似乎是说,可能更好一些,也可能差一些……但是没关系,你跟着爸妈呢,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