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牛人榜

清华毕业生“走心”诗词的快意人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郭艳丽 袁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19日   11 版)

    “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星移斗转,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凭借在电视上主题为《诗词之美》的“走心”演讲,清华硕士杨奇函圈粉无数。

    对于从小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杨奇函来说,这种“放飞自我”的状态是他颇为享受的“快意江湖”。

    “人气青年作家”“段子手”“网红”“中国诗词大会策划”……在纷繁的标签下,你是否好奇:是怎样的成长,造就了这样一朵“奇葩”?

    日前,在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清华科技园,清华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杨奇函在清华文创沙龙上向前来“取经”的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选择。

    年轻就是要不断“试错”

    2013年,读研究生的杨奇函作了个决定:休学,去伦敦做一年访问学者。结果,“我在英国听了一年相声,做了一年饭,也健了一年身”,后来“在国外发现这事(做访问学者)没意思,就选择继续完成学业”。

    这个身材偏瘦的年轻人,个子不高,戴着潮流复古半框眼镜,一身休闲装扮。一张嘴就像在演脱口秀,妙语连珠。

    “最终选择做什么,要趁着年轻多尝试,总结自己和所做事情的特点来匹配,用排除法找到中意的。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回来后,经过学校干部选拔,杨奇函先在清华校长办公室工作,之后进了政府部门,但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喜欢,就辞职了”。

    对杨奇函的选择,他的师妹、曾毅然休学创业的小关特别支持。“大学期间我们有极低的试错成本,甚至比思考的试错成本还低,所以在大学4年里,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折腾,要不停地尝试”。

    “当代年轻人怎么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能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按照一个标准来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特别强调、特别鼓励的。”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教授说。

    如何变成“自带幽默感”的人

    从体制内单位走出后,杨奇函开启了忙碌的生活:给企业做培训、策划《中国诗词大会》、参加脱口秀节目……让杨奇函没想到的是,辞职后的人生像开了挂,“更多大门向我敞开了”。

    在创投圈一次看似无厘头的“PPT卡拉OK大赛”上,杨奇函结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并成为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合伙人。

    “PPT卡拉OK大赛”就是选手根据PPT内容做即兴演讲。比如要讲拉格朗日定理,可能第一页是个彩虹,第二页是个相声演员。在这次“一本正经随机性胡说八道”的比赛里,杨奇函得了冠军。

    “我的幽默感爆发于本科毕业之后。”杨奇函回忆,在本科之前,有什么书就去读什么书。本科毕业之后,“我理解了书的内容,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看这个世界的角度”。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趣的“梗”就出现了,可以自己创造“笑点”,成为“自带幽默感”的人。

    有人评价杨奇函的演讲:很有力量,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潇洒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势。

    一次,给中央电视台员工培训后,他被推荐给《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策划人员。“因为从小喜欢古诗词,这个策划工作我做得很开心。”

    在别人眼里,杨奇函很另类,也很有趣。“想让自己变得有趣,不光读书,还要多接触有趣的人、事,看展览或者多学一些技能,包括画画、拍照、球类运动,让生活丰富多彩。”他说。

    从大学起,杨奇函保持每年读100多本书的记录,而且大多是“良药苦口型”。“很难消化,但海量阅读能增加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演讲时旁征博引、运用自如”。

    “学渣”的另类成长方式

    生活中的杨奇函,总调侃自己是“学渣”。作为当年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的最高分文科生,入学后他才发现,同宿舍对床是宁夏理科状元,挨着的是四川文科第四名,斜对角是湖南理科第六……而杨奇函在黑龙江省内排第25名。“跟他们比,我不是‘学霸’而是‘罢学’”。

    “这么一来,我可以安心当‘学渣’了。”没了做“学霸”的念头,杨奇函开始投入到校园社团活动中,并竞选为学生会主席。

    在丰富的课外活动里,杨奇函发现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那是“成绩好”“论文好”之外的。

    他还建立了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写出10多篇“爆款”网文。因为文风犀利,“单篇阅读量最多达1亿多”。有人说他写的是“毒鸡汤”,也有人读得过瘾。“社会很残酷,有时需要用泼凉水的方式激发人们的上进心”。

    “生活既不黑暗,也不温情,它的无情正是它的公平。”2015年,杨奇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文风沿袭网文风格,直指成长痛点,不闪躲、不逃避。

    “平时有积累,才能做到像杨奇函这样厚积薄发。此外,作选择的时候,要随心而动,内心有强烈的愿望,才能在一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胡钰教授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郭艳丽 袁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19日 11 版

网游摧毁孩子视力 开学季迎来大批“小眼镜”
学霸级罗德学者:童年要靠父母深度陪
清华毕业生“走心”诗词的快意人生
我和文学的故事
开学后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