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半月谈》杂志社举办的“加强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建设理论研讨会”暨“中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评价”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半月谈》杂志社对我国高中生人文社科专业报考意愿进行的调查显示,高中生在文理分科前,成绩优秀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理科,未来发展方向大多偏重自然科学领域。在少量选择文科的学生中,把文史哲专业作为自己发展方向的更是比较少。
此次调查还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社科常识测试,结果显示,高中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测试平均分约为65.3分,最高得分85分,最低得分25分。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报考首选人文社科专业的比例约14.5%。有志报考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中,平时成绩相对优秀的只占参与调查总数的5%。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结合调查数据,就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目前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可或缺
“人文科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科学。”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希胜说,“人文教育的对象是解决人的脑袋中的灵魂塑造和建设问题,其职业因艰难复杂,所以才神圣和崇高,它不仅涉及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影响社会发展。”
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要论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吹响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号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仝华教授认为,破解社科人才培养与新时代需求的瓶颈,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必须在强根固基上下功夫。尤其是培养方要下真功夫指导被培养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费佳表示,人文社科教育是加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推手,有四大作用: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扩大专业相关的知识面,适应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林英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融通,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大力加强人文社科教育是时代赋予的要求和任务。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确实同样重要,它们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存互补,缺一不可。”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如是说。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学尚显薄弱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永前说,“中国的社科大师,一定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有着中华文明滋润、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学贯中西哲学的科学社会主义者。”
韩振峰提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学和研究工作还存在明显薄弱现象,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缺乏、教师缺乏,课时缺乏,有的学校人文素质课程如写作课、历史课、美学课等因缺乏教材、教师而被取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也受到冷落,被所谓“应用研究”“现实研究”“热门学科研究”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学和基础研究质量和水平,韩振峰给出四点建议。一是高校应普遍开设人文社科素质课程。如历史课、传统文化课、写作课、美学课等,以此强化提升大学生基本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二是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把人文社科放在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对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的教学研究放到同应用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三是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健全和完善人文社科基础教学和研究的长效机制。
补上青少年人文社科素养薄弱的短板
近年来,尽管基础教育的教材改革已经增加了大量人文社科内容,但提升青少年人文社科学习兴趣、形成培育中国社科大师的肥沃土壤与良好氛围任重道远。与会专家认为,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青少年热爱人文社会科学的引导,着力培育、选拔更多的基础社科精英输送至相关大学,才可能为造就中国未来的社科大师打下良好基础。
常州明德书院院长顼同保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少年弘扬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社会刻不容缓的课题。
王永前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在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进程中,培育人文社科基础精英,同样需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
据介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已经把人文社科特长纳入了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大学渴望发现培养此类人才,但是目前国内对高中生的人文社科特长评价尚处于空白。
另据悉,为助力加快构建人文社科综合评价体系,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半月谈》杂志社将每年举办一届“中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评价”活动。对评价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激发中学生对人文社科的兴趣,让人文社会科学早日进入青少年人生发展规划视野,为相关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培育、选拔、输送优秀的基础人才。
张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