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一系列权威数据勾画出今年开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初步核算,我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一增速和去年四季度持平,我国经济增长率已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到6.9%的区间。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远超第一、第二产业。
首次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用“稳、新、优、好”来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稳”体现在,从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首次对外公布了与国际接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个百分点。
“新”体现在创新驱动效应明显。今年以来,新的市场主体在大量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一季度我国新登记企业达13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6%,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同时,网上零售额增长35.4%,快递业务量增长30%以上,增速继续在加快。
“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协调性提高。服务业主导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投资也在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投资结构和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好”体现在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绿色发展积极推进。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进一步加大
2016年,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8%,今年一季度贡献率进一步加大。
邢志宏说,我国已经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调结构、促升级各项政策作用的成果。这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为服务业提供的广阔市场空间,以及产业分工深化,拉动了对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物流等方面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同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蕴藏的潜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两年国内自贸区试验已把服务业作为重点内容。创新驱动也增强了服务业的内在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指出,无需担心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是否可持续。我国服务业贡献率达到61.6%,和发达国家约70%还相差了10个百分点左右。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领先于经济增长,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这是理性和合理的,说明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美贸易摩擦难不倒中国经济
在回答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整体性影响时,邢志宏说,中美贸易摩擦难不倒中国经济,更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邢志宏指出,通过这些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中国的经济内在动力和活力被激发,中国经济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了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了投资和消费一起拉动,我们从一个出口大国转向了出口和进口并重的大国,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在过去几年,面对较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据有关部门测算,2008年到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了105.7%。去年全球经济出现了整体性的复苏,外需在回暖,即使这种情况下,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依然保持在90.9%。
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77.8%,超过去年全年贡献率58.8%。消费支出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邢志宏指出,这种内需为主、进出口并重的结构对于中国应对外部冲击“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另外,由于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去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12%,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研发投入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位。根据世界相关组织排名,去年中国的创新指数在世界上排第22位。
“22位是什么概念?是中等收入国家的领头羊。”邢志宏说,创新使得我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另外,我国上中下游产业较为完备,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政策调控工具多、空间大,也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能力。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 实习生 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