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凌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公安局民警王建新在加班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倒在了他无比热爱的公安岗位上。
这个有着12年军旅生涯、8年公安奋斗经历的民警永远离开了年迈的双亲、两个年纪尚幼的女儿和苦撑着这个家的爱人。
1998年,王建新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本科专业毕业,他不顾父母反对,放弃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入伍,成为部队上的一名大学生干部。
从军12年,王建新当过排长、连指导员、司令部军务参谋等,成长为部队工作的“多面手”。正当他工作如鱼得水时,母亲病重的消息从老家固原农村传来。
当时的抉择非常痛苦,王建新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亲情。王建新曾告诉同事,他亏欠父母太多,一定要回到他们身边尽孝。
2011年初春,王建新脱下军装,回到老家穿上崭新的警服。从他在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要和这个又累又苦、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职业结伴。
上级领导考虑到王建新的学历、经历和特长,最初安排他到固原市原州区公安分局政工科工作。
其间,王建新引进部队学到的先进党建和干部管理经验,提出了“党建业务提升三年规划”,按照精细化要求规范了基层党建各项登记统计。年终考核中,6个基层党支部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13年,王建新转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撰写大型汇报材料、报告。“作为一名转业军人,组织考虑到我是大学毕业,把我放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王建新一开始就这样鞭策自己,他挤时间钻研公安公文写作技巧,记了6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几年来高标准完成了100余篇材料,很多都成为内勤学习的范文。
王建新干工作不过夜。“他一上电脑桌就停不下来,材料改了十遍八遍还不满意,他总是说,咱们当过兵的,骨子里就喜欢追求完美。”同事李正花回忆说,有时候王建新实在困得不行,就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会儿,有思路了,又起来继续写。
2012年,固原市发生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6·23特大杀人案”。王建新作为信息报送组组长,在案件侦办期间,晚上连续睡在办公室,领导看他太累,让他回家休息,但撵都撵不走。他总是第一时间将案件信息整理报送给上级机关,为专案组高效决策部署侦查工作创造了先机。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4年王建新被任命为分局网上公安局局长。面对分局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控工作起步晚、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他主动钻研新媒体宣传知识,短时间内创建了“平安原州”微博和微信。
“王哥是个非常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平时总是书不离手,吃饭的时候、晚上一起值班的时候,他总是抽空学习,光学习笔记就有好几本,他说自己一天不看书,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缉毒大队民警黄玉红说。
2012年,王建新被抽调到纪检部门工作,面对群众,他总是不急不躁,笑脸相迎,用“宽容不失原则”的独特方式,妥善化解了各种矛盾。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些年,王建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2012年1月,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一位62岁的农民和同村的人争吵被打伤,犯罪分子畏罪潜逃,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全力抓捕。但老人不了解公安部门的办案程序,十余次到派出所和分局上访,反映民警不作为。
了解情况后,王建新将老人请到办公室,耐心细致地给老人讲解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中午又在分局食堂安排老人吃饭。王建新一直关注案子进展,为了让老人不来回奔波,只要案情有了新进展,他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老人。
“原州公安分局有个王警官,是个好小伙儿,他不仅教给我这个老汉不少法律知识,还请我吃饭,给我车费,让人心头总是热乎乎的。”后来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老人逢人就夸王建新。王建新也因此和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每次来城里,都会给他带些自家种的土豆、玉米。
从警8年来,王建新做了很多工作,但他任劳任怨,从不“邀功请赏”、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先后多次将立功受奖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每次评奖评优,他总让给别人。
王建新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民的儿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他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身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关节炎等疾病,弟弟身体残疾。这些年来,王建新挑起家庭的重担,常年照顾父母和弟弟,自己还背负着高额房贷,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不论多么苦,多么难,他都不愿意把家庭的困难带到工作中。
4月17日凌晨,因连续加班加点工作,王建新突发疾病,倒在他倾力奋斗的工作岗位上。斯人已逝,固原大地上,王建新敬业为民的故事在不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