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育,我想谈三点感想。
第一点感想是,美育就是日常生活。
这个日常生活体现了每一位受教育者能够通过美育教育的熏陶,在生活中不仅是去创造,更重要的是去发现美和欣赏美,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得到美化。这是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礼记》中写道:“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一个人在受到外部刺激而产生心理感受时,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声”。这个“声”要能够按照社会的规范、艺术的规律进行修饰、美化,那就是“音”。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但当我们对自身的表现行为和发出的声音,按照社会规范和美化的要求进行修饰时,那就是“音”,那就是每一个人要进入到文明社会中,都应该去做的一件事。
这是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真正能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这个历史使命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教育提出的非常明确的要求。
日常生活进一步发展,会成为我们的价值观,这也是我的第二点感想——美育就是价值观。
《礼记》里讲,“德音之谓乐”。“声”“音”“乐”反映了三个不同的层次:“声”是人的生物性本能表现,“音”是经艺术修饰且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而“乐”是在“音”的基础上,承载了道德教化的内容。这是从符合社会规范到通往道德高度的要求,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在美育教育里,如何让孩子们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器乐、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中国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中国精神,并凝聚成中国力量,这正是美育工作应该认真去践行的一个标准,也是美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让我们通过美育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内心,能够成为孩子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育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程。
第三点感想是,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不管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是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美育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美育教育,让每一个中国人提高自己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过得美美的。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美育中的体现。
无论是从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还是从文化振兴繁荣,到文化自信,还是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全面的发展,美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美育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把美育工作作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不再是选修,不再是特长。美育的发展,在整个教育里面是属于最短的那个短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学校的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未必每一个孩子都接受美育教育。从今天看来,美育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不但要做,还要做到充分,做到均衡。
第二,是美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要落到实处。美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块硬骨头一块硬骨头地往下啃。
第三,对美育教育的内容要有新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要求:要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这就是美育要实现的目标和内容。
美育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在充分发展上下大工夫。而充分发展既涉及师资队伍建设,也涉及场地设施的建设,以及美育教育的主题和指导。我们要更加明确、坚定地去推广和落实。
(作者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王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