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神奇的力量正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园里蔓延开来:
中学校园里“全家音盲”但酷爱唱歌的男孩,成了校园原创铃声的主创人员;大学校园里,以工科见长的985高校排练出了一套受学生欢迎的工科大师剧;理科院校里,患有抑郁症的医疗器械专业女生从加入校园合唱团开始发生蜕变,毕业后签约一家唱片公司当起了专业歌手。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每年联合举办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普惠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11年来,这一在当时颇有争议的项目,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群人。很多在校园里感受过艺术魅力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开起了艺术选修课。
艺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从高校渗透到中学、小学,甚至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天每一节课下课,上海长宁区天山路第一小学的师生们,都会应着TFBoys《青春修炼手册》的曲调迎来课间休息。不同之处在于,这首歌由一支校园小分队改编、演唱。由一个“五音不全”的高年级小学生,在录音棚里无数次尽情歌唱后,创作出来的。跑调了,再重新录;词儿乱了,再重新录;节奏错了,再重新录。
“让孩子们在音乐方面找到感觉,哪怕走音了,那又有什么关系?”校长吕华琼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鼓吹“艺术进校园”。她很少宣扬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很喜欢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剧、课本剧拿出来展示。
前不久,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吕华琼骄傲地拿出了那个“全家音盲”、唱歌跑调男孩的录音棚视频,“我认为,美育是凌驾于一切学科知识教育之上的。懂得审美,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
另一边,湖北文理学院人文艺术系老师柴昭华带着学生在大艺展上摆起了地摊。他们拿出了由理工科学生们亲手制作完成的湖北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供参观者欣赏、体验制作等。
“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在湖北文理学院是一门通识课程。这门课一学期可以有2个学分,每学期一个班40~45人,每次选课都要靠“抢”。
这门看上去学了没啥用的课,会把学生拉到老河口基地,与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把学生带去博物馆的年画展厅,在年画工作室研习交流;有时传承人还会被请来学校,当场传授技艺。
柴昭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选修这门课的,大多是理工科学生,建筑工程、机械、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是这门课的“忠粉”。
而在上海,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程度也已经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在上海理工大学,一些理科生、工科生毕业后会把读研方向锁定在“音乐”。有的人参加“中国好声音”出道,有的人签约唱片公司,还有的人毕业后当了药剂师却仍坚持每月回学校排练。
上理工音乐系主任陈洁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音乐系开设的课程,是每年开学前选课时学生们最爱选的课程,“大课满员是120人,早上挂出来,中午就选不上了。”课程的热门程度,被上理工的老师们称为“秒杀”。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选课需求,音乐系每年都会增加一到两门课程。今年,音乐系共在全校开设36门音乐类课程,9名教师每学年需要上40节课以满足学生需求。
医疗器械专业女生李生(化名)原本患有抑郁症,脸上长满痘痘,精神状态萎靡。但在加入合唱团并辅修音乐理论课之后,她竟然开始尝试原创歌曲。毕业后,女孩签约一家唱片公司当起了专业歌手。再见她时,陈洁发现她整个人都变了,“病好了,非常漂亮、开朗”。
这就是艺术的魔力。
过去的6周,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D教106室里,每周三晚上都会上演“艺术盛宴”:既能聆听到上海民族乐团二胡首席演奏的华夏声音,也能欣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讲述的中国传统美术连环画的发展与创作;既能观摩到私人收藏的精美瓷器,也能听上海著名油画大师讲解油画的绘制技巧。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是该校王牌专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王利民最近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一堂大型公益讲座“艺术与化学”。
首堂课上,王利民辅导学生现场制作油画颜料膏,而颜料膏的原料是王利民课题组新研制的新型颜料。
通过用亚麻仁油研磨,同学们得到了自制的颜料并现场作画,小猫、小狗、分子结构式……在紫外灯的光照射下,一幅幅色彩鲜艳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艺术与化学构成的奇妙反应令大学生们对这门公选课趋之若鹜。王利民的教案总能让学生眼前一亮。
二胡与化学有什么关系?王利民的第二节课取名“指尖上的味道”,二胡所用的材料,如松香、皮革、弦都和化学密切相关,不同的二胡搭配不同的材质发出的乐声各不相同。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十余年来不断刷新着象牙塔里师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实践,现在艺术进校园比例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很多高校把艺术课变成通识课、创新课。这一活动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新路子。
“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家进到校园办讲座,现场就连讲台周围都能坐满学生。”王登峰说,高雅艺术进校园从全国范围来看,赋予了学生4个方面的资源:一是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里观看国家级艺术家的高水平表演;二是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里听艺术大家的讲座;三是让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可以自己编排、表演木偶剧、话剧、音乐剧、戏曲等节目,并展演、巡演;四是让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生可以到高端艺术场馆、场所参观、感受和领悟。
根据教育部委托第三方进行的2013年~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调研数据,各个艺术院团对教育部门组织工作的评价,从2013年有4.4%的人认为“不认真,敷衍了事”,下降到2015年的0。而5年来,学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的占比始终超过85%,其中超过50%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
“如同没有人会拒绝鲜花一样,同学们同样不会拒绝欣赏艺术。”喜欢绘画、书法的化工专家王利民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