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百年老街,尽管只有250米长、4米宽,却因其“一街两制”而名声在外,它就是深圳中英街。
在中英街,有一个营级建制中队,曾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沙头角模范中队”荣誉称号,这就是广东边防总队六支队十三中队。
“中队的电话就是我们的110”
“沙头角模范中队”地处“一国两制”交汇点的中英街。100多年前,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9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勘界代表来到沙头角勘界,至3月18日勘界完成。这条小街从此有了特殊的名字——中英街。
中英街是分界线,一边是深圳,一边是香港,边防官兵与香港警察分街而治。
2012年5月11日,中队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庚子守义中山纪念学校联合挂牌成立香港在内地的首个“国民教育基地”。自此,香港青年学生每年都会定期到中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6年来,先后有逾万名香港青年学生到中队接受国民教育并与中队青年官兵结成对子。
“当、当、当……”每年3月18日,18声象征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浑厚钟声都会在中英街上空响起。中队官兵和中英街深港两地居民、各界人士及学生代表,齐聚中英街警世钟前举行纪念活动。
“我们和这里的居民每年都会举行中英街警示日活动。”中队指导员钟思鸣说,“每逢元宵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官兵还会和居民一起编织鱼灯、跳鱼灯舞,共同传承历史,传递爱国情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队官兵自觉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中队主动为港商和居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推广使用二维码识别系统,开辟镇内居民专用通道,实行全天候执勤。
为保障往返进出中英街的1000多名深港跨境学生的安全,中队每天定时为学生开设进出关口绿色通道。他们还成立了爱心小组,每天早晨护送学生进关,将他们送到学校门口;下午放学,又会准时来护送学生出关。
改革开放初期,中英街常住居民只有500多人,现在常住人口已增长到8000多人。尽管没有派出所,但这里近50年来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中队的电话就是我们的110,边防官兵就是我们的守护神。”这是中英街社区居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配合深圳市“东进战略”,进一步畅通盐田国际港运输通道,中队主动让路于民,将原有5公里宽敞平整的边防巡逻路用于市政道路扩建,将巡逻路改道于杂草丛生的山谷中,并开放海边巡逻路建设东部海滨休闲栈道,形成了海运、饮食、观光等“倚栏看海”经济带。
“橄榄绿是这条小街上最动人的色彩。居民们只要看到边防官兵的身影,听到他们巡逻执勤的脚步声,心里就会觉得踏实、安稳。”中英街社区前居委会主任沙锦涛动情地说。
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们主要担负与香港接壤的1.85公里边界线反走私、反偷渡、缉枪缉毒、人员车辆证件查验等任务。”中队长梁均强说,官兵在中英街上执勤巡逻,不仅要会说客家话、粤语和日常英语,还要进行语音和形体训练,甚至连一个军礼、一个微笑、一个查验动作都有严格的标准。
曾经,中英街是敏感的边防禁区,实行极为严格的宵禁制度。香港回归后,深港两地往来日益频繁,中队主动顺应沙头角深港居民早日实现全天候通关的愿望,报请上级同意,取消了中英街边界特别管理区的宵禁,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
宵禁取消了,中队的担子更重了。
“24小时的通关执勤让官兵们连轴转。一天下来,脚是肿的,脸是僵的,手臂是酸的,舌头都是麻的,但一想到中英街居民再也不用为回不了家而担心时,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钟思鸣道出了中队官兵的心声。
这样的日子,中队官兵已经坚持了将近15年。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人员和车辆进出中英街,要持边境管理区特别通行证。中队官兵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验进出居民和游客的有效证件,每天面对数以万计的人员车辆,官兵们每天要在哨位执勤8小时以上,敬3000多个军礼。
为提高服务水平,中队编写了《中英街通关服务手册》,规范了文明用语22句。
中英街地处“一街两制”的特殊社会环境,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走私分子历来将这里视为一夜暴富的“风水宝地”,一些偷渡、贩毒、贩枪等犯罪分子在这里蠢蠢欲动。
官兵们自己总结了一套“望、闻、问、切”四步缉私法,在中英街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2014年4月23日,上士黄帅在中英街关口值班时,查获一名违规携带美元的男子,男子将黄帅拉到一旁,悄悄从包里掏出两沓美元,被黄帅拒绝了。
经查,该男子身上夹藏美元现钞58万元,约合人民币362万元。
黄帅家在海南华亭的一个贫困山村,家庭经济困难。事后有人开玩笑说:“你真傻,你知道那一沓钱可是1万美元啊,可顶你好几年的工资了。”
黄帅回答:“我虽然穷,但我是一名卫国戍边的军人,我会这样做,我相信我的战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我们边防军人身上就是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队旗一展,就是叫响了“跟我上”的号令
模范中队的旗帜飘扬在急难险重任务阵地的最前沿。中队官兵心里清楚,队旗一展,就是叫响了“跟我上”的号令,没有一个人退缩。
1993年深圳清水河发生大爆炸,现任中队第十七任中队长廖金明当时还是班长,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战斗三天两夜,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8年年初粤北特大冰灾,中队第十八任中队长秦晓光奉命带领98名官兵赴粤北京珠高速执行抗冰救灾任务,历时8天,行程1000多公里,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京珠北高速公路大桥至坪石段的畅通,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雪救灾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中队一级警士长蒋云忐,先后参加过粤北抗冰、汶川抗震,两次参加海地维和,被联合国、公安部授予“和平荣誉勋章”和“维和荣誉勋章”,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
近3年来,中队官兵1620人次先后参与各类重大维稳处突任务,其中176名官兵立功受奖,245名官兵受到各级表彰。
“沿着胜利的道路,披着白台山的硝烟,从战场到特区,从前线到边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经过战争的锻造,我们迎接和平的考验,誓为祖国作出新贡献……”这是“沙头角模范中队”的队歌。每次队歌响起,年轻的中队官兵都会觉得热血沸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通讯员 李建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