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80后村支书王生兵带领全村探索致富路

“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叫什么共产党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25日   02 版)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永久村,一提起王生兵,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王生兵是永久村党总支书记,也是肃州区第一个有着本科学历的80后村支书。

    2013年担任永久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王生兵带领全村老小不懈奋斗,永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个昔日全区的后进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让党支部强起来

    2013年,王生兵当选永久村党总支书记。当时,永久村是肃州区委确定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党员说话没人信,各项工作都落在后面。

    王生兵下决心要把问题根源找出来。老书记是王生兵第一个上门请教的人。“现在党员群众的需求多了,但村上一没钱,二没权,想搞好工作确实不容易。”老书记坦言。

    王生兵认真听取大伙儿的意见建议。“不是我忘了党员身份,我也想发挥作用,但就是八卦阵里骑马——想不出路子,不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老党员吴希贵这么说。

    “谁能带上我们富,我们就信谁、跟谁,我们最想要的是致富的引路人啊!”村民王建虎说。

    王生兵用一个多月把全村400多户基本跑了一遍,他深刻地感受到,群众不信任党组织、不信任党员,根源主要是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上没有找准工作的发力方向。“如果党支部不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空谈。”

    王生兵逐渐有了底,要让群众富起来,首先要让党支部强起来,把带富作为龙头任务抓起来。一个月后,王生兵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将他掌握的情况、党员群众的意愿和推动发展的想法向村“两委”班子交了底。

    “我们不能改天,但我们可以换地,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把传统产业改造成新型产业,利用新技术发掘有限的耕地资源,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的路子准没错。”王生兵提出了带领群众发展设施种植,搞温室大棚,建好服务城区“菜园子”的思路。

    经过村“两委”班子的充分讨论和面向群众大量细致的介绍,发挥永久村离酒泉市区不远的独特优势,王生兵提出的思路很快得到了全村农民的支持和认可。

    蓝图绘就,人心聚拢。很快,大伙儿一门心思想蔬菜产业发展的事,村“两委”班子成员上班有了事干,群众有了盼头,一股破除旧思想、树立新作为的内劲在永久村干部群众中凝聚。

    迎难克艰,只因心里装着群众

    有了好思路,支部作引领。王生兵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头走家入户给群众讲政策、摆事实、谈前景,组织村组干部集体商议研究,召集村民代表反反复复进行讨论,积极到市区农口部门取经问计,在党支部的引领和推动下,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展规划。

    规划有了,可温室怎么建,钱从哪里来,收益怎么保障?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支委班子眼前,党员和群众也有顾虑,甚至有个别党员群众打退堂鼓,等着看王生兵的笑话。

    “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叫什么共产党员?”王生兵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为解决钱的问题,他一边积极到镇上、区上争取项目支持,一边动员有产业发展能力的4名党员率先建起了1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为群众做了示范,并争取到了市区镇三级项目扶持资金40万元。

    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缺少资金,王生兵发动党员干部为群众作担保办理贷款62万元,加上群众自筹到的83万元资金,顺利建起了42座高标准日光温室示范小区。为提高温室收益,他还请来了技术专家,通过开展经常性技术培训、田间跟踪指导、农村土专家培育,有效解决了产业技术难题。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引入运用,全村日光温室产业发展逐渐进入了正轨。

    一茬儿蕃茄卖3万元,一棚辣椒卖两万元……优质的蔬菜一上市,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下在群众中炸开了锅,大伙儿都看到了发展设施种植的大好前景,一些观望的群众也不再犹豫,纷纷投身蔬菜产业。

    在党支部先锋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下,不到5年时间,永久村就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60座,搭建钢架大棚320座,建成千亩党员先锋示范基地1个,百亩高标准日光温室小区4个,花卉苗木繁育基地1个,蔬果休闲采摘园1个,70%以上的农户参与到了设施产业发展中来。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泰禾花卉博览园务工的韩玉梅逢人便夸王书记好。两年前,王生兵通过动员党员带头连片流转土地,引进农业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介绍失地农户在企业就近务工,为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户开辟了“租金+薪金”双增收的新途径。全村30%以上的农户搞了劳务经济,当起了产业工人,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小商店……11户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加入合作社发展设施产业、搞劳务经济,全部实现了脱贫。

    在王生兵的带领下,2017年,永久村经济总收入由2013年的3870万元增加到5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023元增到2017年的1.62万元,年均涨幅超过了1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后村支书记王生兵如今已成为永久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25日 02 版)

激发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强大动力
“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还叫什么共产党员”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爱生节”持续十年关爱学生
“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
陕西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爱心义卖迎“六一 ”
“套路贷”套路深 借款3万一年“滚”成800万
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讲堂走进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