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薄饼直径应在38~45cm范围内”,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标准,两页纸9条细则,给天津名小吃煎饼馃子做了一个面面俱到的“模子”。
天津人对煎饼馃子的执着是出了名的,甚至成了段子:不是绿豆面的不行,刷的酱不是甜面酱不行,要是加了生菜和火腿肠,更会直接被天津人判定为“邪教”。
当段子变成了真事儿,就难以界定是段子编得太真,还是新闻发生得太“哏”了。给小吃定标准这事儿,天津并非孤例。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今年2月规定一种面条必须长180厘米,宽3厘米。地方小吃一个接一个套上了标准化的“模子”,然而在中华饮食文化的范畴里,我们连粽子应该是甜是咸都能从南吵到北,又如何能把不断随着时代变化的口味,强行替换成几条不变的数据?
如果非要给小吃定什么标准,那就把卫生标准定好、执行好吧。尽情规定从业者该怎么着装,该洗几次手,该选择什么新鲜度的食材……这样的标准,或许才真的是为消费者考虑,让行业前景更靠谱。
监控
一套“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安在了杭州第十一中学的课堂里。它能用来考勤,几秒中刷脸核对学生信息;它能用来衡量教师的课程够不够吸引人;它也能用来监督,每30秒扫描一次教室,分析学生的行为,再结合面部表情,分析学生状态,把不合格者的信息直接推送给老师。这大概就是教室里的“天眼”。
我们总说校园霸凌、教师虐童的监管不到位,担忧儿童自控能力差上课打游戏,也时常有人呼吁给学校装上摄像头,同步到家长的手机。但能够应对这一切的东西出现时,更多人感受到的却是恐惧。
或许是因为这“天眼”窥视得太仔细。比起简单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够捕捉一颦一笑,能够“评判”“打分”,而且它并没有生命。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躲在某个角落注视,本身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对这种恐惧的排斥,已然凌驾于对监控、考勤、规范课堂的需求之上了。
与其让孩子在压抑的课堂中学习,在被窥探和分析的不自由感中伪装成乖巧的样子,我们或许应该想出比“天眼”更恰当的办法,来实现原本正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