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交汇之地青岛,现在又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交流、交融之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即将在这里举行。安全、经济、人文,是上合组织3个重点合作领域。在人文交流领域,中国近年来作出了大量努力,上合组织相关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在人文交流领域,青年的身影无处不在。
“‘上合青年’对中国的了解和向往与日俱增。”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工作需要,邓浩经常到中亚地区考察调研,他表示,每次造访这些国家,都可以明显感觉到当地青年对中国的热情和友好。邓浩说,上合组织大家庭的凝聚意识日益增强、各国青少年学习汉语的热情越来越高,是他这几年在中亚地区最明显的感受,“这都是上合人文交流带来的积极成果”。
这一切与中国在人文交流领域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邓浩说,近5年,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为加强人文交流,中国为各成员国青年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从为上合成员国的青年提供奖学金,鼓励他们来华留学,到每年的艺术节、夏令营等品牌项目,我国在加强上合成员国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和希望在于青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所研究员李永全与邓浩的观点不谋而合。李永全以中国与俄罗斯的人文交流为例表示,诸如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国俄语年、中俄文化年等国家层面的活动,既为两国青年交流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也对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文交流是人文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上合组织离不开人文外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指出,富有民间色彩的人文交流活动,有助于国家间的外交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之间的“外交”,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长远的。
邓浩建议,中国青年应当利用好人文交流政策的顺风,主动、有意识地加强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青年之间的交流,而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譬如说,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可以更多地选择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去留学,实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和风俗;青年科研人员也可以更多地把视线投向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这些国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展开更多的合作研究。此外,中国在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都设有孔子学院,中国青年也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到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中。邓浩认为:“只有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交流合作的潮流之中,才能实现各国青年的共同成长。”
本报北京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