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拉巴尔-2018”美日印海上联合演习在关岛海域展开。由于这次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后首次举行的演习,因而参演各方备受外界关注。
据悉,此次演习时间为6月7日至16日,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6月7日至10日的港口演习阶段,第二个阶段为6月11日至16日的海上行动阶段。其中,海上行动阶段的演习包括反潜、防空、水面作战、反恐和海上搜救等课目。
参加演习的3个国家都派出了本国海军的精锐力量。其中,美国参演兵力包括“里根”号核动力航母、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两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1艘“洛杉矶”级核潜艇;日本参演兵力包括“伊势”号直升机母舰、1艘护卫舰和1艘“苍龙”级潜艇;印度参演兵力包括1艘“什瓦利克”级隐身护卫舰、1艘“卡摩尔塔”级轻型导弹护卫舰和1艘补给舰。同时,美国的P-8A、日本的P-1、印度的P-9I等三型反潜巡逻机也参加了演习。
其实,外界对今年“马拉巴尔”军演的关注点不在军演本身,而在于军演与三国不同版本“印太战略”的关系。鉴于此次“马拉巴尔”军演的微妙时机,其被外界普遍视为美日印三国“印太战略”融合的标志。然而,“印太战略”这个概念被美日印三国都反复提及,实际上却被各国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印太”概念最早由印度学者于2007年提出。但是,直到2012年2月印度外交秘书兰詹·马塔伊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才首次以官方名义使用这一概念。印度的“印太战略”从根本上讲是其“东望”战略转为“东进”战略的一个变体,其中包含有与日本展开海上合作,将其政治、军事影响力由印度洋延伸拓展至太平洋的涵义。应该说,“印太战略”是印度体现地区大国意志、实现世界大国梦想的重要工具。
在此之后,日本也开始使用“印太”概念,日本的“印太战略”意在通过提倡自由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发展,促进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互联互通,重点是确保日本海上通道安全和保护边境离岛。此外,还包括对朝鲜半岛事务和中国南海问题的影响与干涉。可以说,日本的“印太战略”以经济打头,也有将其政治影响力由太平洋向印度洋延伸拓展的意图。同时,其背后还隐含着借助他国军事影响力从外部巩固其在太平洋有利地位的涵义。
此次美国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是对先前印度和日本提出的“印太”概念的高度认同,以及主动塑造美国主导的新版“印太战略”的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讲,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其“重返亚太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升级和拓展,意图在更大的战略空间范围内遏制和堵截中国向外发展的势头。
因此,美国的“印太战略”是以军事手段为先,即以成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来体现其强力围堵的战略意图。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已经部署有相当军事力量的基础上,还有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国相助。现在,则需要在印度洋寻找一个准军事盟友进行配合。
在官方层面,美日印等国都认同“印太战略”这一说法,但在内涵上却存在根本性差异,各自的定位和对其他国家的期望也大相径庭,从而使三国在具体行动上并不容易达成协调一致。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当前的“印太”已经处于“局外人要主导局内人”的战略态势。
推行“印太战略”的国家或明或暗都希望自己是棋手,别人是棋子,能够按照自己的“印太战略”落棋布子。但是,归根结底只有真正的大国才能成为棋手。
这一点在美国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的建立所释放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将印度视为其维护印太地区自身战略利益的重要伙伴;二是美国要将太平洋与印度洋地区的相关问题一体考虑,即相关国家都要纳入美国版“印太战略”之中;三是美国现在正在努力,将来则必然要力求能够主导印太地区事务。
在这种情况下,以日本为代表的美国传统盟友选择的是紧密跟随。特别是日本首相安倍自2013年起就一直在鼓吹由美日印澳四国共同组成“民主安全菱形”,以在印太地区联合抗衡中国。
但是,印度则不以为然。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6月1日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印度不希望印太成为个别国家的同盟,也不希望被小集团掌控,印太区域应该是积极和多元的,开放和自由的。”其中流露出印度在自己的“印太战略”中强调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态度,核心就是印度要在印太地区发挥独立主导的作用,而不是受人摆布和操控的棋子。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此次“马拉巴尔-2018”联合军演中,为何印度只有3艘舰艇参演,大大少于上一年度8艘主力战舰参演的规模。而且印度还在“马拉巴尔-2017”联合军演中,拒绝了美国希望将澳大利亚纳入参演国家的要求。可见,未来美日印三国“印太战略”能否完美融合还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
蓝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