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该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近日完成并发布了中英双语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这是国际上首个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作物病虫害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趋势,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威胁粮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遥感相对于传统病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手段而言,能够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病虫害及时、高效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黄文江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围绕我国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体系的构建,开展系列研究工作,通过自主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在线发布病虫专题图和科学报告。
此次监测报告,对2018年4月~5月进入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的10个主产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德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英国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等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监测,提取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监测结果表明,小麦病虫害在上述10个国家总体呈轻度发生态势。
根据报告,我国2018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条锈病、纹枯病、蚜虫、赤霉病发生面积与往年相比减少19.7%。其中,条锈病发生面积约1561万亩,纹枯病发生面积约9939万亩,蚜虫发生面积约1.1亿亩,赤霉病在安徽、江苏、河南及湖北四省累计发生面积约210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