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是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词。顾名思义,指抬杠成精,不管别人说什么,总是先反驳、挑刺,再加上“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句式的加持,把不懂气氛、不合时宜的抬杠发挥到极致。
比如,你精挑细选、鼓起勇气用自己的照片换了一个微信头像:
杠精1:哎呀,你长胖了呀!
杠精2:老同学,你修图的技术大有进步啊!
杠精3: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发现了亮点在背景么!
在网络中,杠精变得更加简单粗暴。你发一个微博,不管写的是什么,总会有人进行负面评论。哪怕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别人也可能说这是做作。与网络霸凌相比,杠精似乎不是专门要针对谁,他们说自己的话,把别人气得无话可说。
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的杠精?
去人性化降低道德压力
去人性化,“去”可以理解成背离、脱离,是一个人对同类的同情感、认同感的麻木,冷漠甚至人性泯灭。
一个人要做坏事,比如杀人越货、毒大米、苏丹红鸭蛋……有两大障碍,一个是社会的惩罚(如判刑),还有一个心理障碍来源于自己良心的不安。去人性化,由于把对方没有当成人看,便可以无所畏惧,以此来降低道德压力,把自己的恶行进行合理化,缓解良心的不安。
网络更容易导致去人性化,俗话说,在网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网络交往不同于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可以实时察言观色,可以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推测其内心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网上则缺少了面对面的这种临场感,我们容易低估自己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就算伤害了别人,也看不到别人难受的表情,内心没有在现实中的那种愧疚感。
因此,在网上抬杠是一件低心理成本的事情,可以轻易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再加上,网络存在较大的匿名空间,杠精就更变得肆无忌惮了。
聚焦负面 自我防御
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自我调节过程中会表现出特定的方式或倾向,即调节定向。调节定向理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我调节方式或倾向——与成长需要(即成长、发展和培养等)相关的促进定向(promotion focus)、与安全需要(即保护、免受伤害等)相关的预防定向(prevention focus)。两者既可以受成长环境的影响, 表现为一种长期的人格特质,也可以受情景因素引发而短暂呈现。
杠精往往属于预防定向,他们遇到任何事情,对于别人说的任何话,都喜欢首先关注到消极的一面,容易走极端。这种聚焦负面的倾向既具有进化的性质,也受到个人成长的影响。
从人类进化来看,我们要对负面刺激更加敏感,多关注危险的信号才能够躲避潜在的伤害。从个人成长来看,越是缺乏安全感,越容易关注消极的后果。低自尊的人,由于自己更加脆弱,思维方式往往是防御的,是更负面聚焦的。
杠精总是挑刺找麻烦,通过夸张的反驳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防御的姿态强加给别人,希望别人也要像自己这样,在自苦自怜中聚焦负面、悲观防御。
用自我提升来刷存在感
人普遍存在一种自我提升偏差,在很多方面,我们往往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自己比别人厉害。
优于平均效应非常清楚地证明了自我提升偏差。假设随机选取一群人问他们:“与其他大部分人相比较,你有多聪明?”按照常理,应该有一半人说他们比其他人聪明,而另一半人说他们不如其他人聪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比别人聪明。这种优于平均效应表现得非常广泛,在才华、性格、能力、道德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体现。大约70%的人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平均水平强,大约90%的人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道德。
许多杠精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如意,可能在社会中有弱者心态,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他们自我提升的动机可能更加强烈,迫切需要靠“难道只有我……”来证明自己,靠贬损别人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以挑刺找毛病的方式来引起关注,从而提高存在感。
越是弱势,就越想证明自己。杠精以为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种更有能力和水平的表现,殊不知,留下的印象恰好相反。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价值感,自我提升便是自我价值感的来源。如果在生活中缺乏他人的认可,缺少别人的尊重,就希望在网络中来提升自我,补偿自我价值感。
(作者为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师)
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