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一位80后青年男演员的稿件,一边花痴默念“好帅”,一边随口问部门的大四实习生怎么评价他。95后姑娘蓦然换了张正经八百的扑克脸,沉稳地说:“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艺术家前辈。”
实习生肃然起敬的眼神,让我刹那间不知怎么接话茬。大概可以提醒她,其实80后当红小生距“德艺双馨”的时间表尚早?或者聊聊其实她面前的我同样也是90后?
当一个人时不时被认知差异瞬间撞击,意味着世界正在对你发出信号:嗨伙计,祝贺你终于活到一个尴尬的年纪啦!
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我,就是近来网上热衷调侃的“最老90后”了。虽是目前本部门最年轻的员工,但日常97后、98后实习生络绎不绝,眼瞅着元气满满的00后大学生“还有5秒钟赶到战场”……作为最老的90后,我总是自觉把“年龄红利”好好藏在口袋里。
风潮变得快,和比我青春五六岁的“后浪”讨论选题,或暗中观察网络热点时,我也开始遭遇奇奇怪怪的陌生词汇。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搜索一下,然后假装无事发生,云淡风轻保持90后的完美姿态。
在网络上,当事人和旁观者乐此不疲谈论“最老90后”的概念,基本混合了包括吐槽、同情、毒舌、自怜、无奈等复杂的情绪。此前我做过名为“90后老了吗”的专题视频,采访的数位“最老90后”,大多数都不否认“初老”时刻的降临—— “现在身体high不动了,偶尔刷夜一次都好累啊!”“我每年过生日和看体育比赛,都会觉得自己老了。”“没办法想像教学楼草坪上吃西瓜,玩老鹰抓小鸡的时光。”
“老”的字眼,置于何时何处都刺眼呐,更别说眼下被90后拿来长吁短叹,不免有故作矫情的嫌疑。但我相信那些采访对象的表达初衷是真诚的,毕竟他们最直接的参考系只有过往的自己,谁都不忍芳华溜走,“年龄红利”转身就是“年龄尴尬”。
每一代人都会拥有专属的“年龄红利”,关键在于人们能否成功撬动红利的杠杆,其效果理想与否,影响力又能持续多久。
把我有限的人生阅历往前翻,不多不少刚好10年前,2008年我的高中班级做过一个研究课题,试图全面讨论90后的精神喜好。啊,那恐怕是我对90后这个标签最早的觉醒了。
我和一群16岁正当花季的少男少女,本来压根儿不会琢磨自己和80后的成长轨迹有何差异,忽因课题的呈现需要,才认真地“自问”和“他问”:我们90后的精神世界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课题结论已然淡忘了,哪个少年会在莽撞奔跑时回身眺望呢?彼时我们这些“戏中人”不作过多思考,只是一笔一画描出了90后的简略轮廓。
倏忽间10年过去了。我差不多是在断断续续地,向当年的“人形轮廓”添加“器官”、填补颜色。认清90后的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总是一个无法早早确认的困惑。但是伴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国叙事的书写,以及互联网时代、创业浪潮的风起云涌,公众显然又在期待90后的面孔,期待这一代人掌握话语权时,能给出不一样的传奇。
站在私人叙事和观察的角度,当年轻人共享的“年龄红利”被投射以一份炽热的社会期待,10年时间,90后成长的滋味的确奇特。
我这个“最老90后”,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已经时常能体味到这般前行,混合着“年龄优越感”、外界持续走高的期许和受限于自我高度的尴尬。比如很多公司会把缺乏创意idea的90后扔到鄙视链底层;比如某企业部门boss笑吟吟表示,“新锐”文案为他们吸引到年轻10岁的优质客户。
与此并行的,是被嫌弃年纪、阅历不够的狼狈时刻,例如曾和某位“资深行业专家”事先邮件沟通无碍,可实际见面时,我还没说满两句话,对方一见我缺乏沧桑的脸,勃然大怒,认为派二十几岁的小孩子对接太不尊重人。
一面蹭着“年龄红利” get前沿流行思潮,一面惶惑何时融入社会主流话语体系。这是“最老90后”步入职场后的真实现状,也是一步步挪向“社会化动物”的过渡期。
是的,我们尚在搏命狂奔,且努力且笨拙地“打怪升级”。结果,后头95后、00后所代表的青年亚文化气势汹汹地追上来。最老的90后们啊,全世界就问你一句急不急?
我们……当然不急了。
时下因为一档真人秀,大家都爱说“pick”,爱说“C位出道”。其中一个得到这两个幸运词宠爱的话题人物,恰巧正属于“最老90后”。她以和那个舞台格格不入的审美和个性,刷爆了存在感。
当今社会能否“C位出道”命注定,你应该信自己有这个命。
和每一代人一样,短暂享受完了“年龄红利”,最老90后们些许不舍,但同时也无所谓地放手了。青春年少是短暂的资本,没准不可知的未来更好,年龄撑起的安全区实在局促,有些东西的获得,需要漫长的等待,走更漫长的路。
青春是一件注定不合身的衣裳,坦然拥有,再坦然丢弃。最老90后忘掉所有的期待和红利吧,让你有幸“C位出道”的一刻,永远是时间和世人抢不走的,你最酷最真的选择。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