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76岁的潘耀和老人时,黄铁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住在大山深处的瑶族老人,用了整整5年时间,独自一砖一木地搭建起了一栋近200平方米的砖瓦房。因为缺乏资金和劳力,除了堂屋,其他几个房间的墙砖都只砌到一半。
潘耀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提便屯人。古棠村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潘耀和是远近知名的贫困户。
黄铁生是共青团南宁市委学校部部长,2017年11月他被团南宁市委选派到古棠村任第一书记。古棠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较差,部分屯尚无砂石路。驻村后,他首先走访了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了解村情民意。
村支书潘晓梅在向他介绍情况时,多次提到提便屯的潘耀和老人。提便屯住着6户人家,潘耀和独自生活,治病的医药费用以及家中劳动力的缺失,让老人家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今年春节前夕,黄铁生带着爱心企业家一同去看望慰问潘耀和。潘耀和家在距离村委5公里远的山谷中,有一段山路原本铺设的砂石被常年累月的雨水冲走,只留下坑坑洼洼的泥路,车开不进去,他们只能步行前往。
在潘耀和家的房子里,没有多少像样的家具。经过进一步了解,黄铁生得知潘耀和家里有5亩多田地,几年来都是种植玉米,按常理一亩地一年两季,每亩地一季最少能收入400元,5亩地一年可以收入4000多元,可山谷里住着很多猴子,刚种下去的玉米种子经常被猴子挖出来吃掉,种出来的玉米收成总是寥寥无几。
“他一年到头除了过节很少出门。”潘晓梅介绍说,老人家地里收成少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建房了。
老人的家除了堂屋和厨房,还有六七间建到一半的房子。
走出堂屋,黄铁生看到屋门口堆满了木材,这些碗口粗、重达七八十斤的木材,都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一根根从山里扛到家中的。旁边的地上还堆着一些砖瓦和沙石。
当问起这些建材的来源时,潘耀和说,这些砖都是这几年,他每次领到低保补贴和公益林补贴后出去采购的。4年来,潘耀和花了1.1万多元购买这些砖头和沙石,经过他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才建起这几间半成品房子。
“您的孩子去哪里了?”
“不知道去哪了。”
“为什么要建起这么大的房子?”
“起好了房子,以后我几个小孩都回来住,给他们足够大的房子,才好等我儿子回来住。”老人反复念叨的几句话,让黄铁生听后一阵心酸。
经过实地探访,他发现老人自己修筑的房子,有的墙面是歪斜的,加上屋子周边堆满了木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几经沟通,他建议潘耀和老人建好其中的三间房子,腾出一间作厨房,一间作卧室,另一间作客厅。同时安装灯管,清理杂物,改善老人的居住条件。停止建设并陆续拆除那几间有安全隐患的屋子,腾出建房的劳力和时间来发展生产,直至脱贫。
尽管老人当时同意了黄铁生的建议,但之后黄铁生几次带着爱心人士去他家探望时,却发现老人依然在搜集建筑材料,对他之前的劝说并没有听进去多少。黄铁生明白,只有拿出实际的行动,帮老人落实建房遇到的困难,老人才会真正配合。
经过跟村里施工队沟通,结合现场预算,黄铁生计算出给潘耀和建房预计还需要6856元。在村委的办公室里,他花了几个晚上将老人的遭遇写成一封求助书,再配合实地拍摄的照片,做成一期公众号推文,发表在共青团南宁市委的公众号“南宁青年圈”上。没想到第二天,他在南宁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同学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文章后,很快就给他筹集了7500元,还有几名同学打来电话表示要来村里给老人出点儿力。
在村里找工人帮老人建房时,刚开始有的村民听说要去提便屯,路不好走,不太愿意去。黄铁生多次上门,劝他们从支持村委脱贫攻坚工作的角度来帮老人建房,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5月6日开工,经过20多天陆续建设,5月28日,潘耀和老人期盼了多年的新房终于完工了。新房落成那天,黄铁生带着村里的干部,给老人家收拾卫生,安装灯具,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老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了。
经过商量,黄铁生跟潘耀和老人达成了一致,今年不再种植玉米,改种辣椒,由村里给老人免费提供5亩辣椒苗,化肥及杀虫剂由村委赊借,待收成后再从中扣除,种出辣椒按照1.8元一斤送到村委保价回收,使老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此外,他还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给老人赠送50只鸡苗,待鸡苗收成后以每只100元的价格帮忙出售,并争取政府的以奖代补政策,养殖50只以上的鸡苗每只鸡政府可以补贴10元,尽可能地帮其增加收入。
“非常感谢党,感谢你们。”临别时,潘耀和握住黄铁生的手,激动地说。
通过细致耐心的工作,潘耀和老人的思想转变过来了,这让黄铁生极大地增强了信心,“尽管扶贫的任务还很艰巨,但只要一点一滴地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得到他们的信赖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