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6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识人

路内:架不住地怀念17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6月27日   08 版)

    “是的,我仍然在写着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风一样的谜之女孩’。”70后作家路内在最新短篇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中写道。尽管他的17岁,已经是快30年前的事了。

    书中的路小路、大飞、花裤子,骑着飞速的单车逆光而来,在他们身后是闷闷、丹丹这些让他们梦绕的女孩。在17岁的旷野,他们热闹拥挤又孤单落寞,阅读这一刻的青春故事,也阅读他们青春所驻的那一段90年代的过往。

    路内说:“有时候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在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总在写技校这个事情,这看上去不太像严肃作家干的事,老是写毛头小伙子和姑娘,陷入青春的迷惘。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就是过不了这一关。”

    与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路内没有上过高中,“初中时成绩不稳定,一部分老师认为我应该考大学,一部分认为我是废柴,这导致我父母也蒙圈,让我念了技校”。念技校,意味着毕业后除了做工人,别无二选。于是,17岁的路内仿佛就看穿了一生——满大街都是退休工人,一个个都是活体标本。

    初中时,路内的语文和历史成绩不错,这导致他有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很文艺。但这种幻觉到了17岁,基本就砸锅了,“你想,一个念技校的学生,说自己想成为作家,显然不可能”。

    进入技校,全班40个男生,没有女生,这让初中爱读琼瑶、三毛、席慕蓉的路内很是伤感。老师教到二年级,实在没什么可教的,就教学生拧螺丝。路内问老师为什么要学拧螺丝,老师回答:“因为你们的专业是化工机械维修,化工机械都是重工业的机器,第一步就是要把螺丝拧下来。”

    因为课少,路内特别爱去街上玩,但学旱冰时,被街头小混混打了一顿,就再也不敢去了,于是就经常去书店待着,“那时候最大的理想,是能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跟我谈天说地”。

    美丽的姑娘是很多作家的书中和回忆中的美好意象,路内也特别感谢那个年代的姑娘们:“当时有个姑娘的亲戚是记者,据说特别需要我们这种技校里的通讯员,写点‘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记者注)的好人好事。我有个同学还真就干成了,那篇署名的通讯员文章就被贴在了学校的宣传栏上,简直喜大普奔。”

    还有一个姑娘对路内说:“你将来如果能像陆文夫一样,就是作家了。”陆文夫是当时苏州最有名的作家,满城皆知。但17岁的路内并不相信:“我将来能开个饭馆就满足了。”

    作为“三校生”,路内刚进作家圈时还有点自卑。“我这属于‘报复性’写法,写了一个系列的技校校园生活,想把这个事情写穿写透”。

    路内在书中写道,在1990年,少年17岁,冰天雪地里40个男生去郊外的工厂实习,无论怎样严苛的天气,他们依然有闲致看得见远处的塔,然而过了很久,他们发现塔依然是在很远的地方。路小路站在一群少年的身后感慨:“我将和他们一样,或永远和他们一样。”

    路内说:“尽管我知道,怀旧是一种很糟糕的情绪,但人终究还是会架不住地怀念那个胶原蛋白丰盛的年代。《十七岁的轻骑兵》写的是17岁,是一个相对美好的年纪,用的也是一种相对美好的笔调,没有使用小说电影的残酷手法,甚至没有解构它。我想可能是因为它太脆弱了,经不起解构。”

    据说一个人一生中喜欢的音乐类型是在15~18岁的时候定型的。17岁的路内喜欢港台流行音乐,买了不少7块5一盒的磁带。这个偏好保留至今,曾经的时髦变成了怀旧。

    变化的又何止是音乐。路内说:“那个时候还看录像,十几个同学坐满一屋,一起看一部电影,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后来一个90后的小孩跟我说,我们90后不这样,都是自己在家对着电脑看。”

    路内和朋友讨论过,假如时光倒流会做些什么?大家都开玩笑说,多买几套房子。“这种刻意的庸俗,其实是幽默,是不愿把自己的人生交付到必然的路线上去。我17岁时哪里能想到30年后会这样?我以为自己会永远年轻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6月27日 08 版

余秀华:标签就是一张纸,迟早会掉的
《梅尔罗斯》:在人生谷底给你打电话
超人再动员,大圣几时归
路内:架不住地怀念17岁
在黑格尔的哲学大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