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黄浦江上,海军沂蒙山舰停靠岸边,民用运砂船、货轮、大型游轮从它身边驶过,一派繁忙景象。
在舰上凭栏远眺,穿着迷彩服的瘦高个中士梁国慧,还记得初见沂蒙山舰时的场景。两年前集训完毕,这位大学生兵第一次看到沂蒙山舰,她兴奋地跟旁边一个不熟的女兵抱在一起,笑着跳了好几下。
“我是带着航海梦来的,看到这么大一艘军舰当然开心得不得了。”承载她航海梦的是一艘年轻的两栖登陆舰,是东部战区海军现役最先进、排水量最大的两栖战舰。2016年2月刚刚加入战斗序列。
上舰之前的集训,梁国慧在共同课目考核中总分排名第一,超过男兵。留着干练短发的她说,“不能因为是女生,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入列仅10个月,沂蒙山舰就要参加全训考核。因此舰员们都铆足了劲儿,特别是作为首批女舰员的梁国慧,“做钉子就要做最硬的那颗”。
“有舰员说,好像来到了高三复习班。”留着胡茬儿的舰长彭澎说。很多人熄灯后还在学技术,自我加压,包括梁国慧。
作为航海兵,她第一次掌舵是进港靠码头。细密的汗珠从脸上冒出来,她暗暗想,“千万不要打反舵。”苍天不负有心人,上级领导现场发出的口令,梁国慧都又快又准地完成了。事后,这个90后姑娘笑着回望教她技术的班长,像小孩子一样求表扬。
初来时,舰员们对沂蒙山舰都不熟悉,它太先进了,与之前的舰艇差距太大,这是一艘“大船”。从一艘排水量2000吨的舰来到排水量两万吨的沂蒙山舰,机要参谋李灵寻在兴奋的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这里他需要执掌的设备也是原来的10倍。他主动去兄弟单位拜师学艺,现在可以熟练使用和维修密码设备,还将自己的技术传递给了后续舰艇。
辅机班长邵岩对初来的艰辛也深有感触,“那时的我们就像是初中生考大学,不下苦功夫可不行。现在我对所执掌的装备门儿清,带的‘徒弟’都能独当一面了。”
老一辈沂蒙山舰官兵由陆到海,他们当年在地上挖个坑练划桨,手电筒当信号灯,迫击炮、重机枪架上木帆船的那股劲儿,传承到了新舰。
一批“硬钉子”被打造了出来。后来,沂蒙山舰在全训考核中,成为参加该次考核的舰艇中唯一一艘直接命中浮体靶的舰艇。
“党委一班人,想干事又团结,那没有干不成的事。”彭澎说这话的时候,一股豪气散发出来。两年前,他们去接沂蒙山舰的时候,只有36个人。
比他们上舰晚的梁国慧,到这之前没有听说过沂蒙山。上舰后,舰党委组织集体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这名安徽姑娘跟其他人一样看哭了,感动于“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精神支持革命”。
新人一来沂蒙山舰,就踏上了舰党委精心设计的“红色之旅”——通过“沂蒙讲坛”等反复领悟习近平强军思想“海军篇”,赴沂蒙老区开展“红色基因,犁耕深蓝航迹”主题活动,体悟“沂蒙精神”等。
后来,梁国慧又跟着新兵去看过两次《沂蒙六姐妹》。仅仅过去两年,即使是在拥挤的长江口,她也可以出色地操控这艘两万吨的大家伙。
“爱一条船,船就好像灵动起来,你可以跟它对话。”眼圈红红的彭澎说。他因为夜航还没倒过时差。该舰官兵驻地在上海,人却常年在海上,年均出海200多天。
“我们有24小时热水,女兵住4人间带独立卫生间,伙食也很好。”运物资时与男兵一样扛50斤大米的梁国慧说,“但是生活条件好是为了让我们干活儿更有精力,让我们吃得了苦。”
这样“拼”的他们,为后续舰艇输送了近60%的骨干,让沂蒙山舰成为东部战区海军最受瞩目的军舰,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惠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