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00后已经长大成人,但伴随他们成长的“网络游戏”,却没有挥手告别的迹象。今年以来,不管是“孩子沉迷‘吃鸡’游戏,某屏蔽软件走红家长圈”,还是“男童沉迷手机游戏,被家人阻拦后怒砸4部手机”等新闻引发吐槽,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以及 “网瘾”成为越来越受社会瞩目的问题。
不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看来,“网瘾”不仅是孩子自己的事,还关乎很多方面,比如青少年所在的家庭、学校,同伴之间的交往关系,甚至是青少年生长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等。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健康,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状态,而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者体弱,“将健康视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资源,而不仅没有疾病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到网瘾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结交朋友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但在网络给我们提供方便快捷资讯的同时,玩电子游戏成瘾、网络依赖成瘾等精神性成瘾现象也日趋严重,并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心理卫生问题。
张树辉说,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聊天交流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制作成瘾和网络信息收集成瘾。一旦患上网瘾,可能导致其学习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技能退化、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还与不良情绪、自杀意念有显著相关性。
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课题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模型,结合我国国情,设置了10个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地域、民族、家庭富裕程度、城市类型、学校类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周华珍希望以此探究不同群体青少年在一些健康行为各维度的特点及差异性,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国家相关健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献言献策,促进青少年行为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