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了涵盖金融、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5个方面的100条举措,被称为“扩大开放100条”,其中一些举措的力度可谓“史上最大”。
方案聚焦五大领域,即以更大力度的开放合作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方面,方案提出了32条具体措施,如取消在沪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境外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修改完善发行上市规则等。
在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方案提出了17条具体措施,如争取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
在建设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方面,方案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如“统一犯罪认定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审判”“建设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基地”等。
在打造进口促进新平台方面,方案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如利用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契机,推动海关事务担保方式创新、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运行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方案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重点突出上海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证照分离”等营商环境改革领域的特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根据“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飞机、船舶、汽车等制造业产业都被列入扩大开放的行列,如方案提出,支持航空产业对外合作开放,取消飞机行业外资限制。这样的开放,对上海城市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到底会带来些什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副教授文娟注意到,“扩大开放100条”中第41~46条全都与飞机、船舶、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相关。她发现,这些条款有明显的特征,一是表态取消一些领域外资持股的股比限制和开设外资厂商的数量限制;二是开放领域扩大,比如航空零部件、飞机维修服务等过去受限制的行业都在开放序列中;三是全部集中在我国自身技术相对薄弱的高端制造业领域。
文娟说,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决定未来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制造业的技术瓶颈一直是我国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时的一个巨大“痛点”。而全面开放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将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利好。
比如,外资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进入中国,它势必会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竞争压力,加速市场竞争;与外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会得到外企提供的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帮助;外企在中国要招人,要培养人才,人才会流动,这又会从整体上促进高端制造业人才梯队建设。
“产业集聚在一起后,就算是一个Coffee Break的时间,中外同行间也会产生信息、知识的交流。”文娟说,这些高端制造企业的引入与上海的全球定位、地位十分吻合。
文娟说,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和深度经历了一个渐进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允许中外合资、控制股比和加以贸易限制,到取消贸易限制、但保留股比相关规定,再到目前即将取消股比限制,基本已经实现了力度最大的“全面开放”,展示了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