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宁波大学:学风,这边风景好

通讯员 郑俊朋 冯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16日   07 版)

    大学毕业前夕,来自武汉的李一鸣、来自内蒙古的魏倩和来自陕西的赵一明,他们当年所就读的高中分别收到了一封喜报。同一天,共有79封喜报飞往全国各地,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宁波大学理学院。

    喜报:一个独特的“毕业礼物”

    李一鸣、魏倩、赵一明分别被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伦敦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32.6%!这是李一鸣等人所在的理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其中47人考取国内研究生,被“双一流”大学录取的比例超过95%;32人被国(境)外高校录取,2018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名校占比近50%。该院今年考研升学率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突破30%(2017届毕业生最终考研升学率为32.4%),其中14级中美合作精算班升学率达72.4%,14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班升学率达44%。

    “我觉得这个喜报是一个蛮不错的毕业礼物”,高中就读于内蒙古海拉尔二中的魏倩笑嘻嘻地说。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两年,那么即使学院想发喜报也有心无力,因为彼时学院的考研录取率至多也就达到15%。虽然考研并非是学生毕业后的唯一出路,但是对于以数学物理等基础性学科为主的理学院来说,考研升学率绝对是学风好坏最直观的“标尺”。

    以前,该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迟到、早退、通宵上网、退学、延长学业等情况。但是随着2013年以来学院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推进学风建设,一切慢慢有了改观。

    “发喜报,一方面也是想给学生一个独特的毕业礼物,更深层次的用意则是为了继续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伟平说。

    学风:喜报背后的“深层用意”

    近日,《光明日报》一个专版文章再次引发了社会对高校学风的关注。文中引用了某高校团委针对本校本科生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2%的学生几乎从不去上自习,49.02%的学生上课会玩手机,能在课堂上做到基本不玩手机的学生只有22.15%。文章感叹道,“高校学风问题经年累月,却总是成为新闻。”

    造成学风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在于学风建设“耗时耗力见效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虽然学风建设在所有育人环节都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确实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立爽对此深有感触。

    学风建设,关键还是要有定力,甚至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眼界和胸怀,这是该院总结出来的经验。近5年坚持下来,学风建设的“红利”日益显现,连续4年保持学业零退学率,尤其是2017年考研升学率超过30%的巨大突破,比此前翻了一番,让大家愈来愈看见这项基础工作的好处,便再也无人反对了。

    教师:学风建设中化身“二爸二妈”

    “‘二爸’这个称呼具体是谁先叫起来的已经搞不清楚了,可能因为无论大家什么时间有什么困难找胡良根老师,他都耐心地给予帮助,所以就慢慢叫起来了吧。”正就读浙江大学计算数学系的研究生、13级数学基地班的学生金妙德回忆道。

    在学风师风的良性互动中,学院出现了不少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名师”。比如胡良根老师便是有名的“助研达人”,在报考阶段化身“信息联络员”,在准备阶段化身“考试组织员”,在复试阶段化身“心理咨询师”,在调剂阶段化身“风险评估师”,所带班级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考研成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二爸”。

    网上查到已被中山大学录取后,正在家休息的13级学生王若宁没有马上和一墙之隔的爸爸说,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几百公里之外的“二爸”———宁波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主任胡良根老师,“当时心里想,终于对胡‘二爸’有个交待了”。而成为很多同学被录取后第一个知道的人,对胡良根而言已经很常见了。

    叫响后,“二爸”的称号也不再是胡良根独享。学院涌现了一群学生口中的“二爸”“二妈”:“宁波大学最受欢迎的青年教师”王松静,物理基地班班主任“二妈”贾曼老师,学工办主任“二妈”刘小娣老师……

    学院的“二爸二妈”们还有一项常规工作——“定期请学生吃饭”。学院的本科生导师每到6月中旬需要填写一份导师自评考核表,表格上有“与学生餐叙几次”等考核内容,导师们戏言“看来请客吃饭也成为我们的一项工作了。”“按需分类,个性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受到学生极大欢迎。大量存在学业困难甚至是收到过退学警示的学生都在导师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并最终顺利毕业,而导师们也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了巨大的职业成就感。

    正是有这么一群“二爸”“二妈”的付出,学院考(保)研成绩、出国深造率、学科竞赛成绩都取得了骄人成绩。2016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赵明洲同学的论文突破性地成为宁波大学本科生中首位入选工程领域ESI全球高被引论文的学生;各类学科竞赛理学院学子的成绩更加耀眼,2016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全球仅46项的特等奖提名;创新创业竞赛方面该学院斩获了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和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学生:学风建设中化身“学霸教师”

    学风建设成效显现,理学院渐渐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学霸”,有两名学生成为被清华大学等七八所名校争抢的“超级学霸”,有斩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5所世界名校offer的“国际学霸”,有获得2017年美国数学建模特等奖提名(全球仅46名)的“竞赛学霸”,有已经成为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的准精算师(ASA)的“专业学霸”,有70%以上学生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学霸班级”。

    如何好好发挥这些“学霸”的作用?学院将这些“学霸”都“招揽”进入了SLC(学生互助学习中心),肩负起孵化下一批“学霸”的重任。如此一来,昔日的“学霸”变成“先生”,为同学进行学业辅导。“有时候在路上遇到,都不知道是该叫同学还是叫老师。”理学院15级学生边健打趣说。

    吴良碧被SLC评为年度数学学科被选率最高的学生教师。大一时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大二进入理学院以来,从班级到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奋起直追。凭着他的执着与努力,他的专业各科成绩一直在95分以上并以总积点分和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中科大读研。刚知道SLC时,吴良碧马上应聘了这个职位。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精心准备设计课堂。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学员平时学业上的困惑,面对问题,学员各抒己见,激烈讨论,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听过吴良碧课的16级数学基地班的李玲燏说:“吴良碧‘老师’讲课思路非常清晰,被辅导后我顺利通过了考试科目,非常感激他。”

    学院优良的学风让留学生受益匪浅。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非洲留学生Israel,撰写申请的一项名为“一种检测PVC上微结构之间相似比例的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在2018年获得授权,成为宁波大学第一个获得授权专利的留学生。今年Israel又在陶卫东教授的带领下研制出了一种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机械传动的智能装置——智能3D显微镜。

    Israel在大一下学期得到了去美国深造学习的机会,但经过慎重考虑,Israel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中国、留在宁波大学。“我喜欢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喜欢宁波,喜欢中国。”Israel说。

通讯员 郑俊朋 冯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16日 07 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三校师生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一己之力 担不起重大创新
邯郸:志愿服务新项目培育源头活水
南昌大学“拉手行动”暑期实践队开展筑梦游学活动
宁波大学:学风,这边风景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