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有一门针对护理、助产专业的必修课程——“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引起热烈反响。
原来,为了让课程更加生动形象,学校专门派出4位人文教师深入医院进行临床专业实践,收集实践案例共23个,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今,这门课入选MOOC课程,从今年2月5日上线至今,总学习人数约5000人。
这是学校近些年来以特色文化构建育人体系的一个缩影。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院长乔学斌说,该校遵循“质量立校、特色立业、医德立身”的办学理念,经过3年建设,学校“行方智圆”的内涵更加丰富完善,文化育人功能基本体现,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成绩显著,学校品牌文化体系更具特色,“高素质技术技能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实现。
——————————
“真实案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人文课程教师深入医院临床专业实践后,将所见所闻的临床医患沟通、护患沟通案例,“真实体验”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门课没有学生“翘课”,连玩手机的学生都几乎没有了。
一位学生课后感慨道:老师作为职业榜样,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一个好护士。工作时给患者笑脸、关心和问候,这样关怀的效果,甚至是药物都达不到的。
虽然很辛苦,但很满足,将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推广中去。
此外,学校还专门聘请当地医院的优秀护士作为课程老师,与老师共同教学,将理论授课与实战指导合二为一。临床医护人员的“真实案例”,被带到课堂上,学生们收获更大。
学校建成“医学人文协同教育中心”,开展了各类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开设了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与礼仪、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与法规等课程。
依托各网络平台,学校构建了多渠道的医学人文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平台涵盖网络课程、讲座视频、人文阅读、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等内容。学校还邀请更多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和管理者讲授,更好地解决课程与专业实践的关联性。
多元化育人平台熏陶校园文化
2016年,《洁白的梦》从全国征集的8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校歌。这首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配乐,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伴唱的歌曲,如今已成为校园里不断传唱的“流行歌曲”。
对一个地处苏北的卫生院校来说,学校的形象标志尤为重要。除了校歌征集,学校还完成了校名标史、校旗、校徽等的征集工作,这些标识的征集背后,都反映了学校多年来坚持的办学理念。
如果说标识提升了形象,那么打造校园的“好人精神”,则提升了全校的涵养和气度。近些年来,校友中涌现了3位“中国好人”,学校通过大力宣传“好人精神”,组织先进报告会,开展“登清赋”诵读会,组织开展以“好人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塑造了“苏医精神”的丰碑。
地处盐城红色革命老区,学校更不会忘记“铁军精神”。成立铁军学堂,组织学员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参观学习,承办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话剧《雨花台》盐城地区的演出,使所有党团员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近些年来,学校重视学校精神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建设,鼓励探索和构建全校性的文化育人平台,营造了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学校组织在校生包括留学生开展了系列弘扬中华文化系列活动,特别是端午节,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穿汉服、悬白艾、挂菖蒲、送香囊等活动,使活动效果更加深入。
创新文化引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校经过3年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机制为保障,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第一第二课堂协同配合“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出台政策,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打造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为大学生双创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2016年大学生双创专项经费达121万,并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5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3年来,学校先后参加江苏、全国组织的“挑战杯”、“创青春”等比赛,获国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校积极开展红十字精神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有志愿服务类社团10个,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学校开展了“外强专业技能、内化专业素养”的专业实践类活动,并形成浓郁专业竞技氛围,还为省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储备人才。
“特色文化是高职办学的重要组成和显著特征,蕴含着高职的发展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现着高职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对学校培育人才、凝心聚力、树立形象、扩大影响、促进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书记王光文说,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特色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医学办学特色,积极培育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文化,努力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