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岁的藏族男孩罗绒曲扎是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药学院的大三学生。从西藏到沿海城市盐城读大学,创业让他更好地融入了新的环境。
上大一时,他和室友看到,每次当考试临近,校园文印室门口,等待打印的学生总是排成长队。
看到“商机”,几个室友坐在一起商量后,成立了一个“先锋文印”,线上接单,送货上门。他们在校园里张贴小广告,提供比文印店更好的服务。让他们高兴的是,订单很快就多了起来。
“先锋文印”创始人刘连成称赞罗绒曲扎“负责而行动力强”,在他印象中,每每有送件进宿舍的单,罗绒曲扎总是立即将材料打印好,装订好,在第一页标上要送达的宿舍和姓名,第一时间冲出宿舍。这让很多同学对他印象深刻。
他不但有了更多收入,还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校园,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做生意”。初中时,他看到学校食堂学生多,菜品单调,怨言多,就向父亲说起这件事,建议父亲承包食堂。罗绒曲扎认真严肃地向父亲提出看法,包括承包食堂后的整改措施,例如应该新增哪些菜品,如何保证口味多样性,以及增加小吃窗口等。
后来,父亲真的承包了食堂,新食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初三毕业后的暑假,罗绒曲扎脱下校服,到工地上成为“搬砖工”。每天他在工地机器的轰鸣声中,将砖块和水泥装在筐里,背在身上爬楼梯送到高层。虽然很辛苦,但他咬牙坚持了一个多月。
高中时,他去饭店做兼职,性格偏内向的他不断训练自己与顾客沟通、打交道,交际能力不断提高,“至少说话不会红脸”。
罗绒曲扎觉得,这些不同的经历,让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前不久,罗绒曲扎和他的团队作了一个决定——把“先锋文印”转让,转让费9500元。他将到连云港一家药企实习。他觉得,这会给他带来更多收获。
去年寒假,罗绒曲扎参加了老家一所农牧小学的捐赠活动。他看到有的孩子穿着断了一截袖子的棉袄,心里很难受。他订购了100件羽绒服。当这些孩子换上崭新的羽绒服,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他心里暖暖的,他计划每年都要去看看这些孩子。他说,一直记着爷爷的一句话:“只有对别人好,自己才会更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