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苏州琴弓“父子兵”: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

实习生 陈昕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04日   12 版)

    陈龙根 

    陈梦清 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今年30岁的陈梦清终于准备接过父亲的“衣钵”——学习制作琴弓和小提琴。他的父亲陈龙根今年53岁,是苏州琴弓制作匠人的代表。

    和很多生长在城市的年轻人一样,陈梦清向往更大的世界,2004年,他去往新西兰攻读汽车工程专业。回国后,他先从事餐饮业,后来又“转战”房地产行业。但是,几个月前,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赚快钱到坐“冷板凳”

    16岁时,陈梦清就天天“泡”在自家琴弓厂,也很快掌握了琴弓制作技术。琴弓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是小提琴的关键部件。俗话说,好琴配好弓,纯机械化生产会使音乐失去灵动和丰富的效果,因此,手工制作的琴弓,往往受到提琴演奏者的青睐。

    在年少岁月里,陈梦清一直不理解父亲为啥一辈子都跟琴弓打交道。琴弓制作是一门需要“坐冷板凳”的行业,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来钱更快”。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陈梦清有了重新思考自己人生走向的时间,他发现自己多年来变得很浮躁。房地产行业经常有应酬,陈梦清觉得自己疲于应付。房地产行业有一些投机性,“好像是看天吃饭,哪天运气好,拿的地好,销售做得不错,就可以赚一笔钱”。

    这与琴弓行业完全不一样,“历史悠久的提琴制作行业,靠的是积累,能让人沉淀,我应该静下心来。”之前的经历在他看来也是一种磨练,如今他准备延续父亲的工匠精神。

    陈梦清一上手就遇到了难题,琴弓虽小,制作工艺却非常讲究,选料、粗加工、造型、装配、打磨、上漆……从原木到成品要经过60多道严格的工序。制作一把琴弓,要花费10天至半个月。

    “看上去蛮简单的活儿”却让陈梦清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制作琴弓的木材,如果一不小心挖掉一点儿,就再也无法弥补。一些肉眼难以识别的细节做不好,琴弓就是不完美的,“这需要不断练习以及积累”。

    一开始,陈梦清在工作室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都不出房间,“一天下来感觉整个人懵懵的”。但陈梦清也有自己的优势。他很喜欢汽车改装,在新西兰学汽车工程专业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现在对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设备调制“玩得”得心应手。

    父亲是最好的“教科书”

    对陈梦清来说,父亲是自己的榜样和好师傅,“父亲的经历是最好的教科书。”

    陈龙根的手艺,是经过科班训练的。上世纪90年代,当村里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时,小木匠出身的陈龙根,却迷上了提琴这种“舶来品”。1992年,他兜里揣了800元,只身前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提琴制作,从小木匠转型制琴师。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学成归来,陈龙根每天起早贪黑地学艺,一年后回到苏州相城渭塘渭北村的家中,开起了工作室。两年后,创办渭塘琴弓厂,工厂从3人起家,到1998年,变身闻乐乐器厂,发展到70多名员工。

    谁也没想到,这个源自西方的小小琴弓,却在江南水乡渭塘镇拉出了优美的旋律,还拉动了一个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渭塘已成为世界“琴弓制造中心”,占据了八成以上的世界琴弓市场。

    创业初期很艰难,陈龙根很快遭遇挫折。一次,经朋友介绍,一名台湾商人向他订购一批琴弓。验货时,他拿着陈龙根制作的琴弓看了看,转身拍了拍肩膀说:“你现在还很年轻,还来得及。”说完,放下琴弓就走了。

    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这件事对陈龙根打击很大。但台湾商人的话,激怒了他,他决定提高琴弓制作水平。偶然间,陈龙根阅读《世界提琴制作师名录》时,了解了世界琴弓大师葛树声的故事,便找到葛树声在美国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主动写信给他,请教琴弓制作要点。

    那时候寄到美国的信不知何时能收到,几个月之后,陈龙根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葛树声,因为马上要回美国,只有在小年夜前一天有时间见面。得知这个消息后,陈龙根很纠结,他担心作品拿不出手。但还是带着半成品,坐火车来到上海。

    意外的是,葛树声毫无架子,还告诉陈龙根,因为自己常住美国,不能面对面交流,建议积攒一段时间的问题,集中一次性打电话。

    陈龙根笑着说,自己的琴弓制作水平就在一个个“越洋电话”中不断提升了。

    其实,陈龙根也知道闭门造车,在家中刻苦钻研远远不够。法国是琴弓的发源地,琴弓制作工艺也最为有名,他很想去亲自看看法国的琴弓技艺。

    每年3月初,提琴博览会在巴黎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琴弓制作大师都会展出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各国大师的名作,还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琴弓制作心得。但是昂贵的机票,相当于当时的陈龙根两三个月的工资,陈龙根“忍痛”购买,每年都飞往巴黎。

    第一次参加展会,他就受到“打击”,“太震撼了,简直想象不出来,他们怎么做得那么好,那么精致!”

    和油漆配方“较劲儿”13年

    “见了世面”的陈龙根回国后,更加用心投入提升制作技艺,逐渐摸索到琴弓制作的诀窍。从2002年开始,陈龙根拿着自己制作的琴弓先后跑到美国、德国,参加国际级提琴制作比赛,向挑剔的欧美人展示“中国制造”的魅力。

    陈龙根基本上每次参赛都能抱回奖杯,如今已8次获得国际大奖。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琴弓市场是韩国人和德国人的天下。韩国人把守着中低档琴弓市场,而德国人抢占了高档琴弓市场。从1990年开始,韩国、德国的琴弓开始在中国市场悄然引退。渭塘琴弓进而占据亚洲市场,随后,欧美市场也由他们唱主角。

    如今,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工匠”文化建设,也鼓励更多手艺人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要积极走出去。

    在小提琴制作工艺中,“油漆”是非常重要的工序,陈龙根打比方说:“80分的琴身刷上糟糕的油漆也是不及格,但好的油漆,却能够挽救一把提琴。”

    现实中,每个提琴制作厂商都有“油漆”独家配方,这种配方是垄断的,没有人愿意转让,“很多人宁愿把配方带进棺材,也不愿转让。”

    陈龙根在油漆的配方上“较劲儿”了13年,直到2014年夏天,他的独家配方才成功面世。这个突破不仅可以应用于提琴实际生产,也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这让陈梦清深受震撼,陈梦清觉得那是一种“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感觉。

    制作了40多年琴弓的陈龙根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专攻提琴制作,而把琴弓厂的“接力棒”交给儿子。

    父子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默契,陈龙根也突然变得“年轻起来”。最近,他又开始满世界跑,参加各种提琴国际展览。不过,这次他带着儿子,一起“上战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

实习生 陈昕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4日 12 版

苏州琴弓“父子兵”: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
徐郑冰:让城市记忆在汉字上活起来
6名中国青年将走上APEC峰会向世界发声
在线教育完课率比续费率更重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设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