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戈壁荒漠里,赛马是个伪命题。狂风卷大漠,烈日灼头皮,这里除了广袤的油田,什么都没有,更别说是马了。
但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却有一匹非同寻常的“马”和15个“赛马手”。
“顺北油气田就是一匹小马。”最早一批来到顺北油气田负责外部咨询的团队成员雷明这样比喻。他说:“老油田改革就像大象转身,而顺北就是小马转身。”顺北油气管理部的15名员工就是“赛马手”。
自2016年8月29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外宣布顺北油气田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至今,在短短两年内,15人组成的顺北油气管理部大展拳脚,牵着这匹“小马”初步完成了管理模式创新,开创了15人团队管理年产50万吨产能油气田的“顺北模式”。
2016年是条分割线,15个“赛马手”的人生在这片大漠油田拐了个弯。
前一半,他们过着稳定的好日子。直到2016年,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给西北油田生存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往盈利大户骤然变为亏损企业,实际困难就摆在眼前。
“我们只有15个人,我们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梁静献说。他们走出了“顺北模式”。
顺北油气田打破原有采油厂管理模式,进行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完全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塔河之外找塔河”的战略构想。
基于“顺北模式”,民营企业塔漠公司成功中标。作为民营企业,塔漠公司的优势是灵活机动、创新思维足、危机意识强,但技术人员不足是短板。
于是,顺北油气管理部的“赛马手”们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向着“优化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提升乙方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用跃进作业区经理李登旭的话说,就是“把提升乙方员工的素质作为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一关”。
作为塔漠公司的行政主管,张雅琪感叹,在和甲方的合作中,自己和同事们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在一人多岗的改制潮流中,也迎来了自己的升值期。
上个月,她还报了会计班,尝试拓展自己的业务,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在这个环境下,不给自己充电怎么能行?”她语气坚定,“再不追就赶不上了。”
这一模式使得顺北油气田与外包企业相得益彰,互惠互利,实现了“承包商挣钱,管理层省钱”的最优结果。
通过“小马转身”,顺北油气田计划在“十三五”末实现20人管理200万吨产能油气田的目标,成为成本低、结构优、效率高的新油气田。
而西北油田是国内最早推行“自负盈亏”管理模式的油田之一,顺北油气田推行的新型管理模式,也在西北油田得到了普遍应用。
在石化企业,提质增效,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马场”。难得的是,15个“赛马手”的“英姿赛马”创造了西北油田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为建成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奋斗目标落实了资源阵地。
王嘉怡(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