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波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一名技术人员。几年前,他被朋友劝说一起去考石油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结果自己考取了朋友却落了榜,毕业后又孤身一人来到采油二厂。本科所学的专业与石油相差较大,加之西北荒漠中的工作环境与艰苦的生活条件,令人想不透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选择留在这里,并且一干就是很多年。
“刚来的时候,因为本科专业不对口,什么都不会,师傅就一点一点从头教我,特别耐心。”回忆起自己入职时的经历,姚俊波感叹说。
约定俗成的师徒制度为这块荒漠中的油田留住了很多青年人才,并一代代延续至今。每位师傅负责带几名徒弟——新职工,让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待徒弟们消化掌握了技能之后,便可以出师,转而成为师傅去带新的徒弟。
姚俊波觉得,师傅给予他的很多。“我们每天要巡检,必须背一个大约20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瓶子都是师傅帮我背的。” 姚俊波说,“本来师傅自己走的话,20分钟就能走完。但他要给我仔细讲解,整趟下来就走了1个小时。赶上太阳正毒的时候,我自己什么也没背,什么活儿也没做,都已经感觉快要中暑,快要窒息了,但师傅一句抱怨的话都没说。”
再后来,姚俊波也当起了师傅,开始带徒弟了。有个徒弟特别内向,不爱说话。“我给他讲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他懂没懂,总是跟我点点头就走了。过一会我去看他掌没掌握,才发现他根本没懂。我就一遍遍给他讲,每个点差不多要讲个四五遍吧。”
“你会不耐烦吗?”被问起当时的感受,姚俊波说:“因为刚开始我也是什么都不懂啊,但师父就给我一遍遍地讲。我觉得是这里的氛围感染了我。”
与传统的师徒制度相比,这里没有磕头拜师的礼节,没有师父与徒弟的约法三章,但有的是师父待徒弟家人般的怜爱与守护,还有代代相承的过硬的专业技术与责任。
“他教给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善良,和人性上的关怀。”姚俊波说。
姚俊波甚至认为,其实我们和同事待的时间远远超过和亲人在一起待的时间,所以有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和同事讲,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有个特别的工作室——毛谦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虽不大,但其为整个西北油田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站长毛谦明通过自己的巧思与一双灵巧的手,带领着全站改良、发明了许多装备、技术,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益与收益。
走进他的工作室,一整面墙上摆着的都是毛谦明曾获得的荣誉奖状,而另外几面则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机械零件,小的只有手掌大——这些全是他的发明创造。
同样的,毛谦明的工作室也存在师徒制度。每位师傅一年至少要收一名徒弟,毛谦明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您能讲讲您最得意的几位高徒吗?”
毛师傅笑着想了半天,眉宇间透出骄傲的神情,说:“那可太多啦。”
有一个徒弟,领导不看好他,毛谦明就让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领导看。毛谦明带着这个徒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孩子很争气,得了奖。“有了成就,也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现在他已经获得了高级技师的称号。”
在这里,这样的师傅还有许多,“师徒情”化作强大的力量,传承着石化精神。
李昕怡(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