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创水平缘何闯进全国第一方阵

武汉科技大学团组织培育创新沃土

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17日   07 版)

    “113所高校181件作品角逐总决赛,我们3组作品入围,拿下两个全国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日前在浙江刚刚落下帷幕,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带队老师刘洋就兴奋地向学校报喜。

    “近5年,我们的获奖数据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校团委书记张廷介绍,去年,全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06项,其中国际级奖励25项,国家级奖励189项,获奖学生达1527人次。

    今年1月,武科大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行列。一所地方省属院校大学生科创水平迈入全国高校第一方阵。

    “穿针引线”搭建科创基地

    长期以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覆盖面不广、参与率不高、成效不显著等问题。这背后,在张廷看来,从国内高校整体科创层面分析,“是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学生科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譬如,学生的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单个项目资助标准低,维持在1000元至2000元。“对于一些设备和耗材高的项目是杯水车薪。”改革由此破题。

    武科大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暂行条例》等文件相继出台,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制作发明类项目均可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校团委向学校争取,每年设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50万元,还拿出100万元奖励获奖团队,全国一等奖1万元。项目资助标准也逐渐细化。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重点项目,分别资助6000元、3000元。

    经费有了,场地怎么解决?校院两级团委主动与各学院沟通协调,腾出办公场地,立足于各学院学科优势,设置科创基地“孵化”平台,以科研促教学。

    在计算机学院,大学生机器人足球基地、嵌入式开发基地成立。在信息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基地、大学生智能汽车基地成立。在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LAU创新基地成立……全校陆续建立起18个大学生科创基地。

    让张廷印象深刻的是,力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机械学院,不仅投入150多万元购买机械设备和材料,还拿出60多万元资助专利申请,奖励科技竞赛获奖者,为学生量身打造“创新工场”。

    “其实,团委和学院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科研育人。”张廷说。

    除了配齐“硬件”,武科大还在“软件”上下足功夫。学校出台《“创新学分”评定和管理办法》,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计入课堂学分。每名学生拥有3分“创新学分”,申报专利、参加科技竞赛获奖均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并纳入毕业考核体系。

    科创体系向外完善的同时,团组织对内的质量体系也在同步跟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包括立项数量、中期检查反馈、结题评审等相继被纳入武科大各级团委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

    扶持科协社团孵化兴趣种子

    今年5月,在武科大校团委和校大学生科协主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嘉年华上,数十个科技类社团纷纷一展风采。

    航模协会带来无人机一飞冲天,计算机学院的声控机器人,面对站立、坐下等指令,能够随声而动,还有VR设备、智能汽车模型等吸引了上千名学生。

    在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各级团委有担心:大学生兴趣广泛,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参与“枯燥”的科技创新?大家将目光投向校园里活跃的社团组织。

    “校内共有90多个社团,我们加大对科技型社团的扶持,让拥有各类科创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没想到,政策一出,效果特别好。”校团委副书记刘晓云介绍,现在智能汽车协会、机器人协会等科技型社团已达到58个。

    2016年,在科技类社团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校团委指导成立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在各学院设分会,涵盖58个科技社团会员、17个学院分会和200余名个人会员,让科创平台延伸至学生的各个视角。

    科协成立初期,缺经验缺场地,组织机构也不健全,一切从零起步。学生将南5舍moon river咖啡厅作为场地,以“科创咖啡”的形式碰撞科创思维。

    机械工程专业2016级姚新远,在一次“科创咖啡”中获得灵感,结合宿舍衣服难干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手动衣服脱水机”的实用新型专利。

    从大学生科协成立伊始,这种活动已举办了24场。每天清晨,在“武科大大学生科协会员”QQ群内,290多名科协会员都会准时收到一份“科协晨报”,涵盖近期所有竞赛资讯。

    “每期‘科创咖啡’的同步直播,有上千人观看。”武科大大学生科协现任常务副主席杨雁飞介绍,“科创咖啡”每周举办一期,此外,每两周还举办一次科创专题培训,围绕专利写作方法、数学建模等主题,大学生科技爱好者可以和各领域老师广泛交流。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级李丹,曾在城市建设学院主办的一场关于“如何获得创新点?”的“科创咖啡”中“触电”,结合文具收纳难的问题,他鼓捣出“一种可拆卸的鱼骨形笔具收纳架”,提交了专利申请。

    参加过20期“科创咖啡”、10期专题培训的姚新远,如今更是申报了11项实用新型专利,有3项拿到授权证书,“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加上老师和学长的传帮带,给了我很大的创新启发”。

    抓好师资和赛事引领的“牛鼻子”

    如何调动老师们的热情,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与其中,也是推进校园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课题。

    去年11月,武科大出台政策,获奖的指导教师除了能够按比赛类型和获奖级别获得0.5万~20万元的奖励,还能在岗位评聘上获得倾斜。“挑战杯”“创青春”和“互联网+”获得国家金奖的指导教师,职称直接晋升一级。

    文件刚下发,刘晓云就接到信息等学院几位老师的电话,了解“创青春”相关赛事的情况。

    “指挥棒”的激励让学生参与度提了上来。机械学院内举办的一项比赛,就吸引了全校500多人报名,每次学院主办的科创夏令营和冬令营,都有100多名学生报名留校参加。

    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各级竞赛对团委老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资料收集、政策解读、赛事组织、材料报送……任何一个环节都放松不得。“去年,我就带队参加了5个国家级比赛。经常是上半年比赛还没结束,下半年的就已筹划。”刘洋说。

    在管理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科研副院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各系选派优秀教师组成的指导老师团队,围绕一个专业打造一项品牌赛事。工商管理专业有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市场营销专业有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

    武科大校团委还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安排博士、副教授及教授以上的青年老师担任每个学院的团委副书记,从专业上对科技创新进行指导。

    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程磊,兼任学院团委副书记。3年来,他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con大赛上获得国家奖5项。他介绍,新生一入学就接触学科竞赛体系,在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下,充分参与各项学科竞赛。

    6月20日,程磊指导的华创机器人队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con大赛一等奖。吴钧杰是学生团队负责人,他说,长达10个月的备赛中,自己不仅学会了CAD、PS等10余项软件,增强了专业能力,更在国家级赛事中开阔了眼界,对从事的科研方向更加清晰。

    在这方科研沃土下,武科大计算机学院“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先后12次捧回世界冠军、13次荣获全国冠军。艺术学院学生连续3次拿下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信息学院“大学生智能控制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今年4月,该校2013届机械学院毕业生、武汉市江岸区优秀创新创业民营企业家李恒和9位“新生代”创业校友一起,主动向母校捐赠100万元,设置“沁湖创客基金”,全部用于资助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

    李恒说,大三时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研发出了“高空喷淋降尘系统”,在资源与环境专业教授向晓东等老师的帮助下,破解了技术难题,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从事创业。如今产品服务于全国400个工地,入选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才是真正的创业。”李恒评价,武科大浓厚的科创氛围培育了双创的沃土,“帮我们磨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业打牢了基础,我们要让创新传承下去。”

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17日 07 版

武汉科技大学团组织培育创新沃土
马鞍山:返乡大学生政务实习记
荆门:“希望家园”为爱圆梦
“缘来你在这里”单身联谊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南昌工学院师生走进梁家河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