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体检报告敲响了警钟,这个夏天,家旁边的夜宵摊上绝对少不了张希的身影。
小龙虾是他的最爱。油爆、清炒.....哪家店子的哪款龙虾味道爽口,他如数家珍。
虽然大学毕业仅仅6年,但27岁的张希已经成为长沙一家公司的项目主管,业绩年年攀升的他少不了请客应酬。
“他是那种喜欢吃口味的人,餐餐不能没有肉,还要喝点小酒。”同在一家公司的女朋友谭琳说,张希除了经常跟朋友吃小龙虾、火锅,由于业绩压力太大,他经常要忙到很晚才睡觉,睡前还要吃些零食、加加餐。
由于作息没有规律,也就没有时间坚持运动,张希的体重开始飙升。工作时间稍长,就容易倦怠,出现头晕。在今年上半年的体检中,张希被查出已经患上了糖尿病,由于饮酒过多,他还有高尿酸。
为他接诊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医生称,高热量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迫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很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刘医生表示,大城市里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使一些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易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前不久,华夏微生态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首届华夏微生态产学研研讨会。会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江正强指出,我国进入“饱食”阶段后,代谢性疾病高发。当下,由于人们吃得好、多、精,而大城市工作的白领阶层逐渐习惯于西餐化和外食化,极大地增加了心血管疾病、“三高”等代谢性疾病(慢性病、现代病)的患病概率。
江正强教授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民众由饥饿时代进入饱食时代,正面临新的健康危机。由于摄入营养过多,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慢性病)。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慢性病发病人数约3亿左右,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江正强表示,上世纪80年代,我国10多亿人口中只有不到千万人患糖尿病,如今,中国患病人数达1.14亿人,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糖尿病患者国家,其中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比例达10%,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增速已经超过老年人。
在江正强看来,慢性病和健康问题中,饮食既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及改善的有效手段。
“其实,七成左右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舌尖上的诱惑让人健康失衡。”他说,以前人们的认识是老了才会患这些病,其实不然。大多数人患病都是在60岁以前的工作阶段,甚至更早的时候。比如说,国内大城市化的趋向明显,年轻人求职上岗基本上都是会点外卖或者在中西餐厅饮食。讲求口味刺激和偏肉食富营养的西餐化模式,让人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
江正强说,在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慢病高发已占人口总死亡率的86.6%,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倡大健康计划,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的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的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其中,饮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膳食纤维和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关键机制。2018年,《科学》上海交大团队发现高膳食纤维食品可改善2型糖尿病。有大量数据证明,肠道健康与肠道菌群,对预防肥胖等慢性疾病、改善人体亚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江正强指出,以国人最关心的糖尿病为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糖尿病地图》:2017~2045年世界糖尿病流行病学趋势,2017年全球有4.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45年将有6.29亿糖尿病患者。目前学术界认为,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五项重要措施中,饮食疗法为第一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能预防90%以上代谢性疾病。而与会的加拿大拉曼公司、法国乐斯福集团、北京同仁堂公司、中南湘雅医学院等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也指出,管控人的饮食是预防慢性病发展的关键。拒绝舌尖上的诱惑,改变饮食的方便化(加工食品)、西餐化(少谷物类而偏畜产品)、外餐化(下馆子),保障食品的多样化,粗细、荤素搭配,才是保持健康的首要因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