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巅峰”之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1日   12 版)

    9月26日,在“小队战术”课目中,一名特战队员进行索降。李涛/摄

    9月28日,在“个人全能”课目中,一名参赛队员利用拐角射击系统进行射击。曹峰/摄

    扫一扫,看视频

    入秋的燕山深处,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被踏出新的足迹。荒草在路边疯长,人们一时很难发现在这样的荒山野岭间,埋伏着7名武警特战队员。

    他们正在清除一片“恐怖分子”布设的雷区,模拟的是实战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草丛中一声巨响,四周树上的鸟儿被惊得振翅高飞。看到地雷被成功引爆,几名特战队员匆匆收起装备,向下一个比赛项目进发。

    9月24日至29日举行的武警部队“巅峰”特战比武竞赛是一场“巅峰”之战——包括雪豹突击队、猎鹰突击队在内的38个单位的300余名特战队员经过层层遴选,来到北京郊区某训练基地展开激烈角逐。比武内容包括共同基础、个人全能、小队战术3个类别共5个课目31项竞赛内容。

    “巅峰”特战比武竞赛是近年来武警部队精心打造的实战化军事训练重要品牌,每两年举办一届。此次比武竞赛是继2016年之后举办的第二届,参赛队员都是各部队遴选推荐的特战骨干,代表了武警部队反恐特战最高能力水平。

    “这次比武是对武警部队特战力量练兵备战的一次大检验。”担任本次比武竞赛现场指导组组长的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局长张晓奇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就是要通过比武对牵引武警部队特战力量建设、促进反恐特战核心能力提升、打赢未来反恐实战起到开创性、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

    “真正的战场不是这样,必须加难度”

    负重25公斤、两公里山地越野、3秒隐显靶、限时10分钟……竞赛的第一天,“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课目就让参赛队员们感受到了如战场一般严峻的考验。

    对于武警北京总队特战队员马森来说,25公斤的负重相当于他体重的一半。背着这一身装备,他需要在9分钟以内跑两公里山路,爬上一段长约600米、坡度达45度的险峭路段——这就是武警部队中“赫赫有名”的“好汉坡”,平时连走上去都很耗体力,如今他们要用冲刺的速度跑上去。因为路的尽头就是目标靶,每次显靶时间只有3秒,10分钟之后目标靶就不再显示。

    “爬到后来觉得嗓子里有血,到了终点浑身都在发抖,但是来不及休息,马上就要据枪打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森记忆犹新,“那时候已经没有意识了,主要就是靠肌肉记忆来反应。”

    “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课目,检验的是特战队员越野追击能力和高强度运动后对目标实施快速捕捉、快速打击的能力。

    这些高难课目并非为了“折磨”人,它们来自近年来武警部队反恐实战经验,并借鉴了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的有益做法。张晓奇说,在越野行进间快速、精准地进行射击是特战队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第一届“巅峰”特战比武中,只有一个课目被保留下来,新增课目全部是更加贴近实战的项目,“搜索识别射击”就是本届比赛新增的课目之一。

    “啪!啪啪!”“未命中目标,单手持枪。”

    半人高的杂草丛中危机四伏,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支队特战队员李增刚躬身跳过一个绊雷,还没来得及站稳,远处的树后出现了1个目标靶。来不及多想,李增刚据枪、瞄准、射击……高度紧张中他射偏了,与目标靶擦肩而过。两秒过后,靶标不再显示。

    “太难了,眼前和脚下都要看到,错过一个也不行。”在评判员笔下,坚持到4号靶的李增刚成绩算不错了,大部分队员只能打到8个标靶中的2号靶。

    作为本届新增课目,“搜索识别射击”成为参赛队员们的一道坎。前方有靶标,脚下有绊雷,漏过任何一环都会立即失去“半条命”,只能单手持枪或单脚跳着走。而此前,他们还需要先冲刺300米。

    “都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就是要让一切源于实战。”参与这一课目设计的评判组组长刘宏业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他参加过的反恐战斗。

    刘宏业介绍,在这一课目最初设计时只有300米冲刺和行进打靶两个环节。第一次与蓝军对抗试验后发现还不够贴近实战,“真正的战场不是这样,恐怖分子不会等着人来打,加绊雷!”

    “这就是在模拟真正的反恐战场,恐怖分子一定会设置障碍,必须要有敌情意识。”刘宏业说。

    三栖作战,一专多能,“一样都不能拖后腿”

    赛场的另一端,昔日兵家必争的古北口硝烟四起。

    “一伙武装‘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向东北方向逃窜,上级命令特战小队追寻捕歼‘恐怖分子’、解救‘人质’!”“小队战术”课目宣布任务背景后,雪豹突击队小队长范兴斌一声令下:“出发!”

    7名队员背着大大小小的武器装备很快“消失”在大山深处。在这条全程约10公里的陌生山路上,竞赛指挥组设置了快速开进、秘密渗透、武力营救等5个阶段18项竞赛内容。参赛小队需要在150分钟内从火车边索降,在湍急的河水中逆流操舟,还要攀爬80米高、坡度达71度的陡坡,最后完成真枪实弹的武力营救内容。

    湍急的河水拦住了雪豹突击队员们的脚步。逆水行舟,激流一次次将皮划艇打得左摇右晃,河水溅到衣服上,队员们咬着牙,使出全身力气向对岸划去。

    河的对岸,等待他们的是一面断崖,几乎垂直的岩壁上荆棘丛生,仅有一条绳子从上面垂下来。范兴斌带领小队来到崖下,拉了拉绳子,没有丝毫犹豫,只说了一个字:“上!”

    崖壁上的碎石受到绳子摩擦,几乎贴着特战队员们的脸簌簌坠落,落到地上一砸就是一个坑。

    无人机空中侦察,弓弩手布置就位,范兴斌带着4名队员开始进行秘密渗透。空旷的场地边上,几道身影从矮墙下飞快闪过。为了隐蔽行踪,范兴斌决定带领小队从屋后绕行。

    杂草只有极细微的晃动,5名队员贴墙猫腰行走,很快来到目标入口处。范兴斌手一撑,悄无声息地翻上了矮墙。

    用时2小时38分钟,雪豹突击队完成了最后一项武力营救任务。这在限定的150分钟内已排在各参赛小队前列,但范兴斌却高兴不起来。

    秘密渗透行动中,小队中有4人暴露目标。“只做得快不行,还要精,一样都不能拖后腿。就像这个课目,特战队员不能只靠观察周围环境来做判断,必须学会看图!”面对评判员的评价,范兴斌握紧了拳头,“再练!”他不服输地说。

    从操舟到攀岩,从无人机侦察到秘密渗透,“小队战术”课目考察的不仅仅是战斗技能,更是对特战小队在复杂环境条件下遂行武装营救任务时的组织指挥、战场机动、情报获取、装备运用、战术协同以及综合火力打击能力的综合检验。

    这种综合考验贯穿在本届“巅峰”比武竞赛共同基础、个人全能、小队战术3个类别的始终。

    “个人全能”要求参赛队员在5公里复杂地形上、90分钟的时限里,完成多种武器操作、攀登射击、班用机枪射击、驾驶射击、手榴弹投掷、目标引导、越障、战场救护、武装泅渡、抗干扰记忆等10项内容。时间跨度长、体能要求高、比赛环境恶劣。

    “其实各项内容都练过,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环境又是全新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武警浙江总队的特战队员赵战胜说。

    在“越障”这项内容中,队员们要穿越铁索、网格墙、滚木架、高台跳水等10组不同的障碍。有人从近两米高的滚木架上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再冲刺;有人从4米高的跳台一跃而下,浑身湿透地冲向下一个目标。

    仅仅体力好还远远不够,特战队员们还要经过智能的考验。在目标引导中,依靠1个北斗定位导航终端和1套标图工具,他们需要计算出周围随机指示的目标点坐标。“哪怕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也要能操作!如果在实战中定位仪没电了、没信号了怎么办?”一名评判员“冷酷无情”地说。

    “天上的能驾、水里面能游、地上面能跑。特战队员‘术业有专攻’是必须的,但也必须全面。”据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人员介绍,三栖作战、一专多难,就是这次专门提出的。

    树立一个导向:往哪练,怎么练

    由于“实战意义很强、考察能力综合”,“两公里武装越野射击”课目成为上届比赛中被保留下来的课目,前后两届的成绩单对比,清晰地展示着特战队员们艰苦训练的成效。2016年,这一课目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的只有39人,占参赛总人数的11.3%,其中共18人命中35个目标。今年的比武中,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的人数上升至159人,共116人命中263个目标。

    “我们比武的目的就是要树立一个导向,告诉各个部队要往哪方面去练,怎么练。”张晓奇指着手里最新的成绩单说。

    事实上,对一些部队来说,很多比武内容平时都按照训练大纲练过。但在张晓奇看来,严格地按纲施训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

    他说,当前,武警部队特战力量正处于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力量规模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亟须转型的新的历史阶段。举行这次比武竞赛,是着眼未来战场特战分队遂行使命任务基本特征、全面检验练兵备战成效的重要举措。

    “所以比武是按照源于大纲、高于大纲、严于大纲、难于大纲的要求,坚持实战、精英、高难、综合导向,就是要通过这次竞赛,让各个部队的训练往实战上靠拢,往培养综合战斗精英上靠拢。”张晓奇介绍说。

    “一把利剑钢刀,不应只有刀刃锋锐。通过比武,把‘巅峰’竞赛的理念传承下去,把‘巅峰’竞赛的硝烟味儿带出去,培养更多的反恐特战人才,才是举办‘巅峰’竞赛的意义所在。”

    9月29日比武竞赛结束后,共选出了10个比武优胜单位和20名“特战全能精兵”,他们将带着荣誉回到各自部队,把精武强能、备战打仗的紧迫感使命感传递到各个部队,两年后,再来迎接下一次“巅峰”之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1日 12 版

“巅峰”之战
特恩布尔的国防遗产
让牺牲永远不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