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我的童年,我孩子的童年

塔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2日   07 版)

    视觉中国供图

    有时真的不敢相信,我已经比记忆中我妈的年纪还要老了。虽然38岁只是青春晚期,但回忆我妈当年,我还是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容易陷入误区,就是总把自己想象得比实际更年轻。

    不久前的假期,我在父母家里小住,翻拍了一些小时候的照片。像今天多数宝妈一样,我妈当年喜欢把我和我哥放在一起拍照,不知道是拍照太贵还是我妈太忙,即便如此,我们留下的照片也不多。

    这些照片放在父母手里,就是我的整个童年,浓缩到只需一个上午他们就彻底讲完了,再无新料可加。

    我曾经的编辑,每天给儿子记日记。自己“化身”为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记录他的童年日常,整整18年。

    我翻看过一次,记得最清楚的细节是,她的儿子不爱吃鸡蛋,每天上学带一个鸡蛋都是负担。小孩子有自己的办法,每次路过街角,都会把鸡蛋偷偷扔过去,时间长了那里积攒了好厚的蛋皮,成了一座小小的鸡蛋山。小学生还不爱喝牛奶,他就把牛奶往脖子里灌,上学路上让风吹干自己的上衣,当妈的也是很意外:为什么衣服总是硬硬的?

    我羡慕这样的故事,因为我没有,缺什么补什么。我害怕孩子长大以后,问起小时候的事,我也像我的父母一样只会絮叨一些陈年旧事,想想那个时候,记忆是多么无力。于是,我也像我的编辑学习,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记录我孩子的童年。

    我的一个朋友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已经为她拍摄了上万张照片。整理这些照片,她花了好几个月。在我看来,这些照片美感太足,少了些烟火气。每张照片都像潮童出街,就连生病照都美美的,抱着一个娃娃——朋友的解说词也很简单:“那天都烧到39摄氏度了。”

    我不要这样的故事,童年这么美好,不应该一语带过。

    我理想中孩子的童年,起码应该像“鸡蛋山”和“牛奶上衣”那样,故事具体而不抽象。跟一部好电影一样,吸引人眼球的永远是通俗易读,画面只闪一次就记住了。我最怕千篇一律的解说,也害怕为过去编造一个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来蒙蔽自己。这不是我们经常干的事情吗?比如我家先生4岁的一次出走,父亲和母亲的版本永远不一致,我们真不知道该相信哪一方。

    我有一个文件夹叫“Q语录”,从女儿会说句子开始,我就像一个传记作者一样,记录她的语言。在琐碎的生活里打捞一些稚嫩的话语,并赋予它逻辑。有时并不容易,但我努力把这件事做下去,你做得越久,越觉得放弃有点可惜。更何况,有范本在前。想想女儿结婚的时候,出版一本这样的童年记忆给她,是多么珍贵的一件礼物。

    我尽量选取有趣的童年场景。就算你不认识这个孩子,依然会有代入感,能想象自己的孩子同样的年龄在做什么,而不是友情支持说:啊,你家孩子真可爱……

    两岁语言进入井喷期,女儿会说:爸爸妈妈的秋天到了!火开了,快把水关上。爸爸是米饭,妈妈是汤。

    4岁女儿会在妈妈做了糗事后说:一个有礼貌的女人是不会嘲笑另一个女人的。

    6岁会在去幼儿园的路上说,脚好惨啊,上面要顶这么多东西,头发好幸福啊,什么都不用顶。第二天继续发现:鞋子比脚更惨!

    7岁会问:猫知道它是一只猫吗?

    在孩子的世界待多了,你会越来越喜欢孩子,越来越喜欢记录孩子的故事。好的故事会为孩子的行为和意图提供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也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在每一个和孩子交叉的年龄段,脑补一下当年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不再依靠我妈的讲述。

    我和父母的第一张合影是外出旅行,在洛阳。我已经6岁了。我穿上了最好的套装,笑得像朵花,老妈的裤子上全是褶皱。我北京的男同事看到这张照片,第一反应是:当地服装业一定很不发达,真想给你们P一套现在的衣服。我呵呵道,四线城市的成长史就是这样啊,空有颜值。

    很多小时候的照片中,旁边都站着我的哥哥。哥哥4岁之前,我妈总是问他:你想要妹妹还是想要弟弟?我哥毫不迟疑地说:妹妹。

    等我出生后,开始成长为哥哥的跟屁虫。据目击亲人说,我哥也总是到哪儿都带着我,从来都叫妹妹、妹妹。我的童年就这样长在男生堆里,然而并没有练就女汉子的本事,反而一身公主病,绰号“豌豆公主”,想想也是“作”到极致了。后来真的用了很多年去改掉。

    对童年着迷之后,我也遗憾地发现,童年不在别人那里,我再多的记录也是一厢情愿。

    我们只有在长大以后,才想要去寻找童年,而任何大人都是从成人的角度,记录自己所感知的童年。真正的童年是记录不下来的,真正拥有它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等长大了费尽力气,却再也看不到童年的真实模样。也正因如此,童年才永远充满了魔力。

    每个人都在回忆童年,但总是容易进入“叙事谬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编辑的儿子结婚了,她把自己写就的童年书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像多年前设想的一样。儿子并没有读,真正读进去的,是儿媳。

塔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2日 07 版

我的童年,我孩子的童年
不称职的母亲和忍气吞声的女儿
在睡前将亲子负面情绪清零
爸爸妈妈,别为我们辜负青春的意义
选择题不会也能蒙,学霸Y先生的技能
95后时间观:坚决捍卫私人时间,“老了”是一件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