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用造影剂的前提下,借助软件三维重构就能助力医生对病灶精准分析;研发极强拉伸功能的双面胶,让快递包装盒多次循环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依靠互联网把家乡的优质水果卖向全国,帮助村民创业致富……
10月10日至14日,在“创青春”全国赛上,不少贴近生活的参赛项目源自本心,着眼创意,逐渐成长,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坚持,用创意做“支点”,用实干做“助推器”,走上了创业路上的大舞台。
储能积累 实现从0到1的跨越
在萌生创业的想法之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韩雨卿正在美国从事医学分析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工作的关系让韩雨卿对医疗领域颇为关注。她注意到,中国是全球癌症患者大户,肿瘤患者人数占全球肿瘤患者的四分之一,目前有超过1千万的肿瘤患者,增长率占全球20%。
这样的增长数字让韩雨卿无法忽视。
在她看来,面对世界18类恶性肿瘤,中国患者平均5年的生存率不仅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整个亚洲也处在中下游水平。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稀缺,80%~90%的肿瘤疾病未能早期发现,很多患者误诊漏诊,耽误了病情。”
韩雨卿决定,研发一项能帮助医生迅速准确诊断患者病灶的技术,即便是不适宜用造影剂的特殊人群,也能快速得到准确的治疗方案,提升医疗水平。
技术研发是关键,韩雨卿与3个朋友一起,从想法着手,一步步开展研究。创业的第一步一旦迈出,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积累和磨合。
这次大赛,韩雨卿的“医生智能眼”项目进入商工初创组半决赛。尽管公司2017年才成立,但事实上,技术研发却一直没有停下来,前前后后花费了团队4人近5年的研究心血。
团队创新采用三重技术交叉,对人体器官提供医疗图像三维重构服务,特别是针对动脉瘤提供精准生物力学分析,帮助医生拥有一双“智能眼”,在不用造影剂的前提下,仍能精确获悉病灶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术前规划,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度。
在韩雨卿看来,从最初的设想到创业,跨出第一步,少不了前期大量的积累和准备,创业才能从“0”变成“1”。
目前,公司已经与一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希望未来我们的技术产品能更多地运用到医疗领域,为医生带去一双‘智能眼’,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实干创新 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连续两周,每天睡眠不超过6小时,跟着村里人每天装100多箱水蜜桃后,村民开始对这个“一门心思扑在田里”的小个子女孩顾若君刮目相看了。
“创业就是要脚踏实地。”在85后姑娘顾若君看来,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风雨路。
拥有一半藏族血统、自诩“骨子里有一种对自然对土地的热爱”的顾若君,2013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上海的高薪金融工作,回到江苏农村,用5年多的实干、创新,把500亩的荒土废地变成了良田沃土,形成了一套生态循环农业“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从配饲料、喂饲料,到下地插秧苗、采种果蔬,从没接触过农耕劳作的顾若君,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
初赛现场,顾若君展示了农场里养殖的鸽蛋、新鲜果蔬,她的“生态循环农业的苏南模式”项目,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回归农业,成为一名新农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她看来,创新开展生态化科学“种养结合”,首先就要转变生产理念和管理方法,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多年来农场畜禽粪污处理问题。
顾若君自筹资金,引进微生物异味发酵环保系统,促使粪污全部转为有机肥原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彻底解决了周边污染问题。
为践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顾若君每天都会主动跟村民一同劳作,一点点向大家传输自己的想法,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现在,500亩地的农场已经逐渐形成经营水稻种植、果树栽培与鸽场、猪场等生态化“种养结合”的新模式,带动30户农户创收,去年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成为苏南首家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同时与扬州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产学研基地。
事实上,这次比赛有不少人与顾若君一样,用实干创新,助力传统行业与新时代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浙江丽水的养蜂人徐建彪,养蜂卖蜂蜜的同时还着力打造蜜蜂文化,构建“蜜蜂产业生态圈”;山东潍坊的周燕宇,自主设计生产销售饰品,打通饰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重构饰品行业“新零售”模式;江苏苏州的朱友闻从连锁店的运营督导问题切入,设计远程监督服务平台,助力传统连锁门店升级管理模式;陕西晁进开发设计慧养羊智慧畜牧平台,通过羊脸识别、可穿戴监控等设备实现溯源管理,为养羊行业提供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目前已覆盖200头以上羊场218家,获得两项专利技术。
永保初心 让前进自带力量
看到乡民们辛苦采摘的水果还没卖出去就已经坏掉,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90后女孩蒲恩亚觉得非常可惜,“要想办法,帮家乡的乡亲们把水果推销出去。”
2016年,自主创业的蒲恩亚利用互联网打造“阿菓家”水果电商品牌,把家乡的水果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吃到了高原生态鲜果。
事实上,毕业后曾在顺丰速运负责四川水果承运的蒲恩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汶川的车厘子带出了大山。2015年5月,她完成了车厘子100万的承运额,解决了家乡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鲜水果承运经验。
这个经常开车行驶在海拔2500多米的盘山路、扛着麻袋装卸水果的“女汉子”,决定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再“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6年3月,蒲恩亚正式注册“阿菓家”品牌,把业务扩展到了汶川、理县和茂县一带。
集中收鲜果、干线冷链配送、航空快递,蒲恩亚利用电商平台,让阿坝州的各种鲜果走出了大山。
通常上海、杭州等地的消费者,从网上下单到收货最快只要48小时。卖的火的时候,每天能走1000件的货,每天营业额4至5万元。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300万元销售,覆盖200多家果农,带动30人就业创收。
对蒲恩亚来说,做家乡水果的“搬运工”,帮助乡民创收致富是她创业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大学生创客陈科霖,则是出于对家乡美好山水的眷念,创新设计了一款环保包装盒,一路走上了“创青春”的舞台。
家境并不富裕的陈科霖,从小一直由外婆抚养长大。重庆小山村里的青山绿水,成了他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读大学后,看到校园里被同学们随意扔弃的快递盒,陈科霖很焦虑,“我国每年要使用近400亿个快递包裹,打包使用的胶带可绕赤道425圈,包装废弃物已成为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能不能设计一款不需要胶带固定的环保快递纸箱?”2016年,读大一的陈科霖正式注册公司,专注研发环保纸箱设计。
为了筹集创业启动资金,陈科霖摆过地摊,卖过西瓜,这个曾被戏称为“贴膜小王子”的95后,硬是靠着努力,筹到了12万元的启动资金。
从构想到设计,从开模到跑市场,最初的3人团队只有陈科霖坚持了下来。靠着对自己的“狠”劲,最终解决了环保纸箱无缝折叠的关键性技术。
与传统胶带封箱快递盒相比,陈科霖设计的环保纸箱自带具有强拉伸功能的拉条双面胶,无需工人反复缠绕胶带,最快10秒打包,包装效率提升至少30%。
同时,胶带处于纸盒易撕边缘,无需剪刀,握住胶带拉头边侧,一秒即启包装纸箱,无毒易分解,纸箱可重复使用4至5次,设计已获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公司合作企业超过50家,去年公司营业额超120万元。
“创业源自初心,我想用自己的行动让环境变得更美好。”陈科霖说,“这是我一路走来最大的动力。”
黄欢 刘奕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