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乳腺癌“绝症”变“慢病” “上海方案”获全国推广

江一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25日   12 版)

    记者10月16日从第十五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40岁以下女性保全乳房,鼓励有条件患者带瘤生存的乳腺癌诊治“上海方案”将通过会议向全国推广。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如今对患者来说,罹患乳腺癌早已不是“世界末日”,即便发生复发转移,大部分患者仍能长期带瘤生存。这种新的诊疗方案,被认为影响深远并具极大突破性。

    “上海方案”的制定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这支团队诊治的患者数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门诊量超10万人次,2017年,该团队完成了5700多例乳腺恶性肿瘤手术,几乎占上海市全年新发病例数的一半。

    庞大的患者资源库,帮助团队在早期筛查模式引领、治疗方式创新、全程管理模式建立等方面做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究。团队近10年在全球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其规范化治疗理念和实践在全国29省(区、市)85家单位推广。

    西方乳腺癌治疗标准不适合中国女性

    “多大年纪的女性容易患乳腺肿瘤”“乳腺肿瘤遗传的可能性大吗?”这是许多患者及家属想了解的问题。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介绍,团队经研究发现,我国乳腺癌发病呈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出现在45~55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4岁之间。在西方,乳腺癌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但在我国,10年前乳腺癌发病的中位年龄在45岁左右,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中位年龄增长了5岁,为50岁。

    因此,西方对于乳腺癌治疗的诊疗标准放在中国并不合适。比如,欧美乳腺癌指南一般将女性50岁起每年接受一次钼靶检测作为早期筛查乳腺癌的主要要求。邵志敏教授认为,这种标准放到中国并不合适,比如,东方女性乳腺腺体组织多、形态偏小,仅凭钼靶会造成漏诊。为此,团队在全国首次提出中国女性乳腺癌早期筛查应该采用“B超联合钼靶”的方式。

    团队在上海七宝社区进行实验性女性乳腺普查。针对适龄女性共完成14464例女性乳腺肿瘤筛查,创新性地联合“体检、B超和钼靶”,使早期诊断率提高10%以上,乳腺癌检出率达到262/10万,大幅提高乳癌早期诊断比例。在社区筛选患者中,保乳率达到35%,一半患者因早期诊断免于化疗,比例远高于常规门诊患者。

    变“一刀切除”为“留住美丽”

    一种治疗理念的深刻转变正在上海乳腺治疗领域发生。“从最初的‘以病为中心’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文治疗。”邵志敏说,乳腺癌患者绝大部分能够长期生存,既往“一刀切”的方式虽根治了肿瘤,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持久且难以弥合的伤痛。为此,团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着力让更多女性患者“保留乳房”。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近些年提出了“不让一个40岁以下的女性因乳腺癌失去乳房”的口号。据统计,乳腺外科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达38.3%,保乳手术占18%,乳房重建手术400余台。2017年至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近七成40岁以下女性患者乳房重建或保留乳房。

    每年10月,团队成员会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举行的乳腺癌重建学习班上,推介复旦肿瘤乳房重建的“上海经验”和实践体会,数千名同行在学习后将该项技术实践和推广。

    绝症变“慢病”,随访最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8%,而同一时期美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84%。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报告》上,记者看到,2008~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出院0期至III期乳腺癌患者20085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统计发现,乳腺癌原位癌5年总生存率高达97.9%,只需手术、无需后续放化疗;乳腺癌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5%和61%。

    邵志敏告诉记者,乳腺癌治疗策略已经从过去的“姑息治疗”转变成“积极干预”,乳腺癌已经从“绝症”向着“慢病”方向发展。那些术后远处转移或初诊时不幸已是晚期的患者,在目前的诊疗条件下,依然有可能继续走过10年、20年……

    “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邵志敏介绍,医院乳腺外科团队设定了乳腺癌诊治的“全程精准管理”,融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正在撬动乳腺癌慢病管理的过程改革。

    早在2015年,乳腺外科团队便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乳腺癌全程管理App,将传统乳腺癌防治的宣教、筛查、随访等多个环节融合在“妍康e随访”平台上。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专家,帮助解读随访检查报告,免去了来回奔波医院之苦。

    最新医学证据证实,乳腺癌患者的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等个人生活方式与肿瘤复发、无病生存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团队的最新课题“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利用康复手环实时收集患者运动和睡眠等信息,帮助监测患者的疾病随访和生活质量,希望能指导患者走好治疗康复“最后一公里”。

江一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5日 12 版

乳腺癌“绝症”变“慢病” “上海方案”获全国推广
传统的颠覆:肿瘤治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
我国儿童白血病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八成以上可治愈
AI给皮肤科学科发展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