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向“纸”而生

万以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25日   04 版)

    在中国宣纸文化园,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宣纸的制作过程。芦猛/摄

    扫一扫 看视频:千年宣纸,传承中华非遗

    “路入宣城便称奇”。从宣城西行,从国道205,转入省道322,青弋江就一直在视线左右了。

    青弋江泾县段,向来又称泾川。河流在两条葱茏的山脉之间,冲刷出了一片肥美的河谷。李白所谓“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泾川上游,即是著名的桃花潭,李白曾去访友喝酒,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诗。

    每张宣纸背后凝聚着无数智力与体力

    导游说,路边的三星造纸厂正在加班,加工做超大幅宣纸。机会难得,要我们去看看。

    三星厂原名叫李元厂,也是宣纸世家了。工厂正在扩建。院落中还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显得零乱。进门左侧的造纸车间,轻型钢架结构,看样子起用年头并不久远。已有一些游客得知消息,前来观摩。今天要做的是4×14米超大幅纸。这将是一个破吉尼斯纪录的举动。过去的记录是三丈三。

    我们正好见证宣纸制作中,最具观赏性的捞纸作业工序。现场操作人员共动有52人,掌帘、抬帘、掌额、扶梢各有分工。在钢梁柱上,安装了滑轮。用十数根绳子吊起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篾片帘床。然后轻轻侧着,将帘床斜浸入纸浆池,放平。然后齐力抬起,帘上自然覆盖上一层白白的纸浆。桨水顺着帘边哗哗淌下,然后沥沥滴下。水沥后,淡黄色的篾片上如落了层薄雪。看得更清晰了,偌大的帘床上,匀称地粘满一层薄的纸浆沉淀物。数十人再一起动作,通过滑轮将帘床从浆池上方移开,滑行到池旁边一个巨大的铺板上。通过滑轮将帘床反扣,轻轻地将湿漉漉的沉淀物,平顺地倒置在铺板上。赫然就是一张湿湿的宣纸了。如云、如玉,如脂、如棉。

    那里原已有几层湿纸。这时有人迅速用刷和水将可能产生的皱褶地方抚平。确实不可思议,就这么一捞,就捞出了一张没有突出节点,也没有漏洞,甚至没有丁点缝隙、裂口、砂粒的宣纸。

    完全手工,数十人的操作必须严丝合缝,是浆池、浆液、人力、简单机械的最优协作,堪比精细的计算机操作。厂长介绍说,昨天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今天运气好,基本都成功了。现在这么大的纸幅,难度超大。其实人多一个,纸大一分,做起来就多一分风险。但人少了又不行。

    捞纸过后,还有晒纸、剪纸等复杂工序。生产一张宣纸总计有10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背后都是无尽的汗水,凝聚着无数智力与体力。

    宣纸是一个生态体系

    在厂会议室,总经理张先生仔细给我们讲解,说他的工厂完全按古法做纸,成本很高。另外还做些书写纸,算是补贴宣纸制作。宣纸主要用檀树皮、稻草为主要原料,掺以纸药猕猴桃藤中汁。

    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也包括国外同行,都曾想仿制宣纸,但都未能成功。因为造宣纸,檀树需用本地的石灰岩上生长的檀树,稻草需用本地的岩石成分较高的沙田稻草,它们都以纤维长、细密、成桨率高为特色。

    水是造宣纸最基本的元素。这里千山万壑间流淌的都是源头水,基本没有一般河流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可溶物,也极少山体中含有的矿物质。河床上多是卵石和沙石,天然有净水功能,基本没有杂质。清凉洁净,掬一把水在手,爽滑无比。中国宣纸集团甚至直接把水引进厂房里的纸浆槽里。

    除却物产丰饶,地润无尘,最重要的还有江南人多精艺。宣纸制作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宣纸有灵性也是应有的意义。宣纸不仅是檀树、稻草、藤树汁,也不仅指人力与付出劳作。任何单项因素都无法制造出一张真正的宣纸。

    宣纸是一个生态体系。正是这个生态体系,让所有模仿者,望而却步。

    徽山徽水赋予宣纸以精灵

    翻看手边的宣传手册,突然发现,制作宣纸的厂家,基本都坐落在徽水之上,而不是各类宣传品中所说的在青弋江之上。徽水是青弋江的最大支流。把“徽”字拆开,即是山水人文。这徽字有来头的啊。

    徽水是长流水河,从绩溪发源,经旌德,到泾县入青弋江。这一片区域,有“最中国”的山水,以黄山、新安江与徽水为代表;有“最中国”的山水画派,如黄山画派、新安画派;有“最中国”的文化宝物,如笔墨纸砚。

    “新安江水清见底,水边作纸明于水”。徽山南下之水是新安江的主要源头之一,北下的就是徽水。因后来徽州置在歙县,又因绩溪被划出徽州府传统辖地,徽山徽水反而不彰、被隐匿了。

    徽山徽水才是赋予宣纸以精灵的。徽水并不长大,但它自己及所纳入的支流基本都是源头水。白沙水、乔朱河、玉溪河、榔桥河、乌溪,至许家注入青弋江。每条支流曲折妖娆,如同人的动脉静脉,扇状密布在皖南山区,勾连起理络。

    再往前看,青弋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然后就奔腾到海了。真是,好一个徽字了得!

    宣纸是一种文化

    宣纸其实早已不是一种地域商品,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的现象。洛阳纸贵,说的是文章,以纸说事。敬惜字纸,说的是字和纸,敬重和爱护的是文化。古埃及有莎草纸,也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但与宣纸比,在应用上、在传播文化的功用方面,完全不在一个等级维度上。

    宣纸是文化的载体,但它本身就是文化。没有宣纸,很难想象今天中国的书画,甚至中国的文化是个什么样子,到底会以什么形象示人。我不是工具至上主义者,但技术引发的社会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历史上并不鲜见。确实很难想象用鹅毛笔最后能发展大写意的山水画,很难想象在帆布上泼墨作画,更难想象面对撒哈拉沙漠画出山润水秀的山水画。书家画家充分挖掘了宣纸的特性,找到了更能表达胸臆、甚至超出期望的载体。

    中国的文人那么喜欢山水,特别喜欢江南山水,主要还是在宋元之后,是时代变迁才使得江南山水给了他们无限的情怀寄托。要把这种情怀通过技艺展示出来,形成气韵生动的泼墨画,或许只有宣纸能表现吧。从这个意义上讲,宣纸实际也造就了中国书画。可能正是宣纸,培养了一代代中国的画家、中国的书法家。为适应这种纸的特质,才创造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风格或气派的中国山水画,也未可知。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在宣纸这里,中国文化的载体、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中国宣纸博物馆暨宣纸文化园位于乌溪上,集古法宣纸生产和旅游展示于一体。有一整套流程,叙述宣纸制造故事。人们还可以实际操作体验一下。

    我试着用长约六七十公分的刀来切皮。这是将碓好的皮条放在长凳上,双手抓住刀两端的柄,将打成捆的皮条切成细扁块。看似很容易,但刀锋一触皮捆,就滑了。根本无法切成块。个中艰辛很难细说,不亚于披沙淘金的功夫,更知每张宣纸都得之不易。真正意义上的千锤百炼,才成就宣纸薄而韧,润而坚,光而柔,屈曲不折,寿比金石的品质。

    看着简陋朴素的厂房与工人,我们又说起中国文化的代表物,拿茅台酒与宣纸作比较,不禁让人心中发酸。茅台酒每瓶8元的时候,宣纸每刀(100张)30元,现在茅台每瓶卖到2000元了,宣纸每刀只卖1200元。名家画的作品也从几十元一幅变成了几千元、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现在能造宣纸的人,肯定比能画画的人要少得多,但迹近于垄断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却上不去。让人不可思议。即使仅从产量看,全县年产量也不过800吨。也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似乎使用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真的过去了吗?也许当没有人再从事这项工作,人人都能舞文弄墨时,宣纸工人们所创造的伟大作品才会真正显出意义。啊,可能又是媲美白鱀豚、大熊猫的遗存。但文化又放在哪里呢?

    在金秋十月的阳光下,泾川风物,清新脱俗。沉甸甸的稻子低着头,像一张厚厚的毯子,铺陈在绿树农舍间。在温暖的阳光与和风下,金灿灿,显得很润。田野上到处弥漫着秋天丰收的味道。这是一种从土地深部散发出的成熟味道。它把一切都晕染了。连山上常青的树木与翠竹,似乎也透着一层淡金色。

    泾县一带,民居大多属轻徽派建筑。但老一点的房子大多使用一种花砖,与黄山地区外墙统统刷白有所区别。这种花砖看去清爽,纹理也多像宣纸。它不沾灰,使用多年也不需要清理。现在却无人生产。要造新房子,特别是要想营造一点有知识有文化的氛围,只能拆旧建“旧”。让人唏嘘不已。

万以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5日 04 版

研学游 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向“纸”而生
西递:研学延续“东方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