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变迁系列

改革开放40年:辉煌是如何铸成的

李志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全国青联委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29日   02 版)

    ■这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崭新道路,一条走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成就从哪里来?归根到底一句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

-------------------------------------

    春华秋实,国泰民安。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打开国门以崭新的姿态面对西方、拥抱世界时,美国媒体曾意味深长地预言“中国会逐渐变成美国”。然而,40年过去,中国不但没有变成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崭新道路,一条走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成就从哪里来?归根到底一句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

    中国道路:最合脚的“鞋子”

    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西方社会作为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成功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大大高于东方社会,这就形成了东方与西方在革命和建设上的不同特点。列宁曾经指出:“不同的民族走同样的历史道路,但是走的是各种各样的曲折的小径,文化较高的民族的走法显然不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他强调,马克思的理论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具体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各国共产党人需要独立地探讨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不同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与不同时代特点相结合,才能扎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去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毛泽东的“结合论”,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在“结合论”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特色论”:“各国情况不同,政策也应该有区别。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突出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勇闯“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建设实践所开创出的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典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

    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习近平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结合”“转化”之后的“鞋子”,才是真正合脚的“鞋子”。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民生水准、国际地位、文明形态实现了历史性跃升,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伟大杰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思想之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党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不是前人学说的演绎,不是前人理论的注脚,而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实践中的理论创造。

    中国自信:成就凝结的“硕果”

    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是好东西,但如果是穷的社会主义,那就不能说是好的”“马克思主义是好东西,但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谁还相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要使国家富强起来。他还指出:“社会主义总的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在这里,邓小平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实践证明的科学命题。

    改革开放是40年来中国社会最鲜明的特点。邓小平把改革称作“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种革命性的意义既体现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变革上,使大量原来无法流动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流向高效率部门,也体现在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使人民群众长期被压抑的积极性、创造性喷发出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活力。事实上,开放的地位与改革同样重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秘诀。晚清的中国社会不乏改革,但是迟迟不愿意打开国门,改革只能原地打转,收效甚微。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利用国家市场需求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提升了中国经济从起步到腾飞的原初动力。1978年以来,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加入WTO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我国逐步扩大开放,对改革形成“倒逼”之势,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主张,开放格局实现新跨越。

    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显著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排在第十一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位;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位。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年均增长7.1%。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超过美国、欧洲、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这种“中国奇迹”“中国震撼”或者“中国经验”,正是对各种怀疑论的最好回答,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事实的比较最具说服力。如果拿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发展情况来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正确性;如果拿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改旗易帜以后的发展情况来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合理性;如果拿世界上某些后发型国家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情况来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如果拿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来比较,我们就会更加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可靠性。

    中国梦想: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华夏大地上最有感召力的政治旗帜。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最为刻骨铭心的伟大情结,就是“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享有“万邦来朝”的威严,衰落到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从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衰落到被几千名英法联军横扫席卷京都;从当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先生,衰落到被这个弹丸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从长久受到远邦近邻的普遍尊重,衰落到受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等等。衰落危亡之灾,是这个民族抹之不去的历史伤痛。实现伟大复兴,是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历史牵挂。

    经过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力奋斗,当今中国站上了一个历史新起点。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82.7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比重达到15%,比5年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国富是民族复兴的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一个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加速提升提供了重要条件。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难得机遇。比如,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布局的变化和交通的发展,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正在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历史证明经济中心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等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抓住机遇的国家就可能成为新崛起的国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波动徘徊,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衰退期、调整期。这些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现实表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实现民族复兴已经是大势所趋。十九大报告在宏伟目标、梦想追求、共同理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实现民族复兴定位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新定位充分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性紧迫性。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在我们党的文献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最早出现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命题的内涵越来越清晰,目标、步骤越来越具体,十九大报告完整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当代中国,能够引领中华民族成功走向伟大复兴的,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莫属。这个思想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并举,领导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并重,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统率问题;这个思想坚持把强国复兴的基点放在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层动力问题;这个思想坚持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问题;这个思想坚持按照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愿景问题;这个思想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形象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向的民族复兴,不是要回到中华民族历来引为自豪的汉唐盛世,而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来展开,这正是最具有政治感召力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充分展示了这条必由之路,新时代必将继续拓展这条必由之路。

李志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全国青联委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9日 02 版

改革开放40年:辉煌是如何铸成的
众志成城才能“岿然不动”
锻造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