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北京刮起好大“麦旋风”,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首次来华——

麦克尤恩:小说家永远在信息风暴里探究人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30日   04 版)

    伊恩·麦克尤恩

    深秋的京沪,刮起好大一阵“麦旋风”。

    日前,70岁的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携夫人来到北京。首次拜访中国的一周里,麦克尤恩会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参与多场文学交流活动。

    对中国外国文学爱好者、纯文学创作者而言,麦克尤恩这个名字意义深重。作为布克奖和耶路撒冷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麦克尤恩惯于以疏冷而又细腻的文笔勾绘根植于现代人心中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暴力、爱欲、善恶等伦理问题。

    从早期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赎罪》《在切瑟尔海滩上》到近来的《追日》《坚果壳》,创作状态旺盛的麦克尤恩,定义了中国年轻读者对英国当代文学的全新认识。

    作家余华评价麦克尤恩的作品,“犹如锋利的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

    本报记者见到麦克尤恩时,他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错。“中国行”首站老麦下榻了王府井半岛酒店,还卷了人生第一份北京烤鸭。

    中国“麦粉”们都激动坏了。“我这两天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呢?花在讲我自己。当一个人不断地说自己的时候,他学到的东西很少。”麦克尤恩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着“自黑”,他来北京两天讲了太多话。

    初来乍到,被所有人问,犀利的老麦也给中国读者抛出问题,比如万一“人造人”也写小说怎么办?互联网时代小说家会消失吗?请给出你的答案。

    假如“人造人”能写有意义的小说,会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麦克尤恩在1975年发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这本薄薄的书册(仅8篇小说,175页)迅速引起轰动。

    写小说大半生,到了古稀之年,麦克尤恩却思考着诸多关于时代、互联网和新科技的议题。

    在北京的“首秀”演讲,麦克尤恩以“数字革命”为核心主题,由互联网谈到人工智能,再谈到“人造人”。

    “那一天会到来的,人工智能会出现在笔记本、台式机与大型计算机中。它们还会帮助人类设计先进的‘人造人’——因为我们无法抗拒那个计划的诱惑,那个古老的梦想,尽管依照我们自己的形象制造一台机器或许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价值。”

    麦克尤恩说,人类各种形式的小说,则是一项古老的发明,“不需要电池驱动,也无需高深的科技,但在道德上和审美上高度复杂,当它登峰造极之时,美得无与伦比”。“要想进入别人的思想,要想衡量不同人的思想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容纳它们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小说依然是我们最好的途径,最好的工具”。

    即使直观易懂的电影也没能让小说消亡,因为只有小说能呈现出流动在自我隐秘内心中的思维与情感,“那种通过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的感觉”。

    麦克尤恩指出,今天人类尚处在数字革命的初级阶段,接下来的章节会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如何理解自身的人性,进而影响人类的文学和所有艺术形式。此时此刻,这些新章节正在书写之中。

    他颇感期待地说,假如真有一日“人造人”能写出一部有意义的原创小说,那么人类将有机会通过他们所创造的“他者”的眼睛,看见自己。“一场伟大的冒险将就此展开,无论它带来的会是美好还是恐怖”。

    小说家将永远在信息风暴里找到静止的中心,探究人心、真相和谎言

    “我可以告诉你,电脑来临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尤其当电脑代替打字机!”在采访中当被问及日常写作状态时,麦克尤恩立马夸赞起电脑的好处。“我觉得打字机是人类发明中最差的东西,它很吵,非常笨重。我买的第一台电脑有一个键盘,那个键盘接到好像电视机一样的屏幕,电脑只有100K容量。我觉得电脑来临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麦克尤恩说,在那段拥有电脑之后、拥有互联网之前的时光里,他很喜欢写作时“一边有一个记事小本,一边是电脑屏幕,可以来回用”。“我特别喜欢的是电脑有它的记忆,有时候我写了一页小说还没出版,我也没有打印出来,它只在虚拟的空间上存在,这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麦克尤恩说现在他写作的桌子上有电脑,而手上还有手机,结果导致很难去集中精神工作。“我夫人用一个软件叫自由飞人,这个软件可以让我好几个小时不能上网,不能上网就可以集中地去工作。你也知道,上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把你引到一个地方,再引你到另外一个地方看,看着看着中午饭的时间到了,整个上午也没有干什么活儿。”

    每天早晨9点钟,麦克尤恩就坐到书桌前,且一定会喝咖啡。“我非常努力地先不看报纸,但是一般都会失败”。麦克尤恩自称写小说状态一入佳境就很难停止,“我是逼着自己,如果写得好就一直写下去,从早上写到晚上,因为我知道顺畅的一段是会完的,所以如果写得很顺我就逼着自己不能停”。

    对于互联网对传统小说家的影响,麦克尤恩进行了深入反思。“人们为互联网上这些不真实的虚假信息而感到非常困惑。过去那些教育水平很一般、文化素质也很一般,只会在火车站前兜售他们理论手册的人,到互联网时代可以把他们很奇怪或者不真实、完全很荒谬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传播到每个角落”。

    那么在互联网冲击下,现在小说家该何去何从?

    “小说在过去的主要作用是探究人心,揭示人与人或者人与所处社会的关系,这到今日还是小说主要的功能。在我的一生中,‘小说的时代结束了,小说灭亡了’这种预言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但我认为小说还是会继续延续存活下去。原因是小说家会在巨大信息或不实信息的风暴当中找到一个静止的中心,严肃小说家将在这个中心当中继续探究人心,继续研究所有的真相以及谎言。”

    如果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其实是灵魂的一种死亡

    麦克尤恩的新作《坚果壳》,读者很容易发现是对《哈姆雷特》的重新演绎。在采访中,麦克尤恩也特别提及了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影响。

    麦克尤恩回忆11岁那年,学校就让他们读莎士比亚,看了《凯撒大帝》的剧本。每天一课接着一课,老师就是让他们看当时并不明白的字字句句,“像念经书一样”。

    “我念书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学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对我们来说就像空气、阳光。我们非常幸运,因为可以拥有他的语言、分享他的语言。所以我用其中一个作品去处理我跟莎士比亚的关系,我去重塑一次他戏剧里最伟大的人物哈姆雷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麦克尤恩觉得,莎士比亚的戏剧是“非常伟大的想象力的呈现”,让人们看到“自我”的意义是什么。“莎士比亚在文学史里面留下了一个很长的身影。我说身影可能不是很对,因为他不是一个影子,他是一段很长很长的光芒”。

    “当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他们与自己笔下的人物独处——那一个个人物就像是幽灵;与自己的故事独处——那些故事几乎与影子无二。在完成一部小说所需的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小说家会对自己的这项工程产生严重的怀疑,而这种怀疑是很难与他人道说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获“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致敬后,麦克尤恩发表致谢词时提到,作家一定会到达一个无可反悔的临界点:他已经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再也不能回头了。这个过程中除了痛苦,也有快乐——但两者通常都得由他独自品尝。

    麦克尤恩坦言,写作生涯中曾有几次不再相信小说,找不到继续创作的意义。但是每当读到他很钟爱的作品时,又会感觉自己笔下的段落是美好的,“让我想起小说最好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如果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其实就是灵魂的一种死亡。”麦克尤恩很庆幸,70岁的他,对这个世界仍旧充满好奇。

    政治、科学都是老麦现在很感兴趣的领域。“我刚写完的小说是有关人工智能的,我很有兴趣去思考到底机器有没有它自己的意识。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在我们的时代已经变成真实的问题,一个跟伦理、科技有关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30日 04 版

麦克尤恩:小说家永远在信息风暴里探究人心
最完美废墟不寂寞,三代人守护一座城
阿雅:像新人一样重新出发
张雪迎: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