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世界顶尖科学家谈如何培养青年创新力:

跨领域积累激发更多想象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 见习记者 陈卓琼 实习生 黄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06日   12 版)

    11月4日,7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在2018年腾讯WE大会上揭晓物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科学进展。实习生 黄畅/摄

    11月3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中国青年报》读者致意,并题字祝福青年科学工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陈卓琼/摄

    11月3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中国青年报》读者致意,并题字祝福青年科学工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陈卓琼/摄

    扫一扫看视频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索恩和制作团队合作,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宇宙黑洞“卡冈图雅”,这是最接近于科学理论的黑洞艺术作品。

    11月4日,基普·索恩在2018腾讯WE大会上,向观众展现了“虫洞”。他在2009年作出预测,于是在电影里把发现虫洞的时间安排在了2019年。但是,“3年前,我们就检测到了被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它们来自两个黑洞的相撞,“经过13亿年的长途跋涉到达了LIGO”。

    基普·索恩感叹,“未来科学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大家可以尽情想象!”

    “想象”被当天演讲的多位科学家屡次提及。“我现在每天要做的就是想象,想象打开一扇扇门,第二天冷静下来,开启最正确的一扇。”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物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覃重军,今年8月合成了只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人工创造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深耕原核生物领域30余年的覃重军,原本是研究真核生物的“外行”,他的实验设想最初被看作天方夜谭,国外同行认为不可能实现。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大胆猜想是科学突破的第一步。在他看来,跨领域的积累能更多激发想象力,这一点,国内青年太缺乏了。

    难以跳出圈子进行创新性思考是全世界青年科学家面临的共性问题

    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马克·麦考林发现,全世界青年科学家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很多时候研究者常常聚焦于自己所做的具体事情,很难跳出自己的圈子进行创新性思考。

    他拿自己打比方,“我是一个天文学家,对生物学的了解就非常少。可是现在在天文学界里,大家探索的主要话题就是别的行星当中是否会有生命”。

    因此马克认为,不管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解决气侯变化等重大问题上,都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光要垂直地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学习,也需要和别的行业研究者交流学习,进行横向思维拓展”。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欧洲,无论是年轻的科学家还是年长的科学家,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创新工作,都会被鼓励从不同行业的角度出发相互交流学习”。

    “在科学研究中,思想比技术更重要。”覃重军想传达给年轻研究者的是,“技术可以引进和借鉴,思想的提升却不容易”。

    提升思想的秘诀是什么?覃重军回答,“我读的其他专业的书比生物书还要多”。哲学、古典音乐、科学史、诗词都是他涉猎的领域,多领域汲取知识能够更多激发想象力。

    在一个叫做罗塞塔号彗星探测计划中,马克和同事制作了科普动画片,给孩子们看,还会组织一些音乐会,集结摇滚音乐家等不同领域的人,共同交流和探寻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任何领域的工作都需要有好奇心,这个好奇心需要我们从业者来进行引导和启发。”马克认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诉这些年轻人,才可以真正启发他们未来去做一些和科研相关的事情。

    “一年一篇SCI并不利于科研积累,要稍微宽松一点”

    “相信直觉,大胆享受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丽莎·兰道尔,在一次做实验时,离奇地发现一个微粒消失得无影无踪,由此提出设想——世界上存在着人类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在她看来,“想象力”“创造性”是青年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个人的特质、所受的学术训练及所处的研究环境等都会影响“想象力”。兰道尔强调,过于等级森严的研究体系是扼杀创造性的其中一个因素。“如果领导或权威说了什么,我们就必须照办的话,青年科研人员就很难发挥创造性,我们要按自己的兴趣开展研究”。

    “不盲目崇拜大牛”也被覃重军认为是青年科研人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太崇拜一个人就难以超越他,所以我从来不把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自己的目标”。

    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说:“青年科学家最富有创新力,现在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国内毕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科研主力。尤其在生物科学领域,一些一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往往是中国年轻的科学家做出来的。”所以,需要创造环境,让年轻科学家在国内也能做出世界领先的工作。

    “有更多中国科学家能做出真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发表文章。”在2018腾讯WE大会现场,覃重军的演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人工合成酵母的实验很艰难,5年里,覃重军没有发过一篇论文,研究所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和支持。

    他建议,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可以5年一考核,“一年一篇SCI并不利于科研积累,体系要稍微宽松一点”。

    覃重军在科研成果转化有自己的看法:用5年做基础研究,再用四五年完成产业化。他有两项科研成果都实现了落地,他认为原因在于对目标选择的正确把控,“5年左右可以解决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创造奇迹本身并不需要一辈子”。

    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看来,青年科学家确实需要通过发表论文的形式来沟通自己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应该重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假如你就想去做有用的研究,除了发表论文之外,你确实可以通过制造出来产品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评价青年科学家应关注其研究带来的社会影响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发现,有些青年科学家以探索世界运转的本质为己任,现实中这些科学家受到很大的支持,包括捐助者、科学界内部的支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研究者想改变人类和世界的关系,他们愿意帮助开发新产品或是创立公司,来实现使世界变得更健康、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些人希望通过研究给世界带来直接的影响。但是,现实中这些青年科学家在开展这样的工作时并没有受到充分的尊重。腾讯愿意鼓励青年科学家追梦。

    11月4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自然科研与腾讯共同宣布,针对青年科学家群体,推出“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该奖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批判性地思考其研究工作的潜在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提升科研的影响力,让科学研究造福社会。

    坎贝尔表示,奖项设立第一年将表彰为“脑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科学家,“我想大奖对于任何年龄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我们需要改变对年轻的研究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可能他们会在非常知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对于他们的评估,不光要看他们出版的文章,还要看他们的研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这非常重要。”坎贝尔强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 见习记者 陈卓琼 实习生 黄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6日 12 版

跨领域积累激发更多想象力
公益创业需加强“造血”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
七幕人生:本土化音乐剧6年演出超1000场
今年“双11”接收来自太空的“红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