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万象

要不要“半路出家”当医学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2日   09 版)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五大队的同学们,在绿荫操场上集结,航拍了一组以“青春不散场”为主题的创意毕业照。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文科生也可以成为医学博士生了吗?

    今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次对文史类本科毕业生开放临床医学博士的招生;今年7月,北京协和医学院也和另3所院校合作,发布招收非医学本科大四学生到协和就读临床医学博士的通知。两所医学院都刚刚完成了招生工作。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史类学生就读临床医学博士生。

    培养试点,文史学医

    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获知,这个今年首次对文史类学生开放的临床医学专业“4+4” 硕博班,其实从2002年开始就招收非医学背景本科生了,只是过去仅针对理工类。今年打开文史类报名通道是一个新的尝试,虽然接到了不少相关咨询,但并无应届文史类本科生报名。

    教务处马骏老师介绍,医学院最终录取的学生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交大、复旦、浙大等综合类高校的理工专业,包括有化学、材料学、船舶制造、生物技术、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心理学等,专业涵盖面广,虽然没有文史类,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丰富医学院校生源背景的目标。

    医学院为何对文史类学生打开大门呢?

    马骏说,“4+4”培养模式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大学或学院4年+医学院4年);而招收文史类学生,则是根据我国高中、本科教育现状,出于培养复合型“新医科”人才的期望所进行的新探索。

    马骏分析,中国高考文理分科以及大学课程设置的差异,导致文科生在理工的知识方面一直偏于薄弱,高考时医学专业生源一直以来招收理科的应届高中学生。而未来的“新医科”人才,应该具备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较全面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文科生尽管理工知识偏于薄弱,但有着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符合培养高级复合型“新医科”卓越医学人才的需要。另外,医学院还在不断建设预科课程、设立相应支撑,所以更欢迎有志于医学的学子加入。

    相对于国内其他医学院长学制的培养方式,难免存在对“半路出家”学医的模式的疑虑。马骏介绍,医学院正是考虑到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为了弥补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更好地衔接今后的医学学习,会要求学生在正式入学前即先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进行5门医学预科课程学习,入学以后再进行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等结合的线下课堂学习;医学院还将开设医工交叉课程,使这些“复合型”学生原来的专业背景得到延续,专业技能得到应用。

    据了解,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内其他医学院也在探索医学生培养新模式。

    今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刚刚完成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招生工作,试点班同样采取了“4+4”的培养模式,选取优秀的多学科背景人才进入医学专业阶段学习。

    而浙江大学在2005就创办了以当时医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巴德年医学班”。根据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网页信息,“巴德年医学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成”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学生前4年在浙大竺可桢学院学习,获得非医学类本科文凭,并完成医学预科课程,后4年进行医学专业训练。

    悬壶济世,不问出处

    相对于其他医学院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外界对类似“4+4”硕博班的模式有一些疑虑,认为他们医学基础相对不够扎实,怀疑以后能不能当好医生。

    记者了解到,就上交医学院“4+4”硕博班而言,从2002年教育部批准至今,已培养出13届共197名毕业生,他们都获得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证书,并且毕业后签约率均为100%,基本在三级医院就业。

    记者找到了几位上交医学院“4+4”硕博班的毕业生和在读的学生,谈了自己学医的初衷和体验。

    “4+4”硕博班的第四届学生何珂骏,2005年进入医学院之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现在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的副主任医师。何珂骏回忆:自己从大三开始,出于兴趣看了一些生命科学与医学方面的书籍,也了解到王振义等医学大家的故事和人格魅力,对医学专业从懵懂变成向往。他从师兄那里知道了“4+4”项目,考虑到自己在本科阶段生命科学的基础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便毅然报了名。

    何珂骏说,自己很高兴当时作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事实证明在医疗第一线工作正是自己喜欢的。他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为自己打下宽广扎实的通识基础,而医学院则为他们成为优秀医学人才提供了一切所需的土壤。他很认可4+4的培养模式:“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必有学医‘半路出家’的担心,4+4的学生都很优秀,很勤奋,而且有综合性大学打下的基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是复合型的,4+4的学生更有能力上的优势。刚进临床时一些经验的欠缺,完全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实践来弥补,我当年的实习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在经历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期后,轮转的每个科室都能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与好评。临床医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所以这个学制是完全可行的。”

    他还鼓励后辈说,大学生选择本科专业的时候可能并不太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如果在本科几年的熏陶中产生了学医的想法,交大医学院一定能提供成才的条件。“现在的医学院发展比我们那时更好,给学生的机会也更多,我建议后辈们应该抓住机遇”。

    现在于“4+4”就读的2017级的李冠昱同学,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她在初中时就产生了当医生的志愿。“初中时一次高烧不退,不愿吃饭的我在医院走廊间因低血糖晕倒了,做医生的姨妈恰好陪在我身边,她急忙给我输葡萄糖水,让我很快恢复过来。尽管只是很短时间的失去意识,这件事却让我后怕。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命无常与瞬息万变,就有了当医生的想法。”在高考中,她与理想的专业——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失之交臂,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华东师大数学系。“数学系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它赋予我更缜密的思维与更理性的心态;而4年的磨砺与思考,使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进入“4+4”后,李冠昱感受到较大的学业压力,但又很喜欢这种充满挑战的生活。“我如同一名医学侦探,在抽丝剥茧中将日常生命现象背后的奥秘逐渐揭开。而当我应用所学帮助朋友解答一些问题时,那份信任感和被需要感让我欣喜。”她很喜欢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一句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她还说:“我想,选择成为医生的人,多少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与浪漫情怀吧。因而即便前路遥遥,仍紧握悬壶济世的梦想。”

    另一位2016级的学生侯怡卿,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相对于与医学更接近的生物等专业本科背景的学生,4+4课程对她的压力是更大的。“进入医学院的前两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要学的知识太多而时间太少,上课和考试接连不断。还记得有一学期连续两个多月,每周都有考试,仿佛有种回到高三的错觉。”进入实习阶段后,她也体会到临床工作中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生死一线的惊险场面,也很少见疑难杂症,更多的是简单工作的不断重复,但是每次收获患者的感谢时,依然会不悔自己的选择。真实的临床工作也给了她对“学无止境”的更深理解:“看到老师们《指南》、病例信手拈来,深感自己的修行还有漫漫长路要走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2日 09 版

要不要“半路出家”当医学生
规矩教育刻不容缓
我的大四:半是忙碌半迷茫
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