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首师大附中探索集团化办学之路

“好的教育是不狭隘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3日   05 版)

    静谧流淌的北京昆玉河,典雅古朴的慈寿塔,见证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附中)的发展历程。

    10年前,首师大附中对门头沟区永定分校进行“手拉手”帮扶,由此开启集团化办学之路——首师大附中和分校组成教育集团,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力求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伴随着永定分校从薄弱的农村校变为北京市优质高中,成绩位居门头沟区前列,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以海淀为核心,辐射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的六区十校格局。

    首师大附中校长沈杰将“好的教育是不狭隘的”奉为办学宗旨。“10年前,我们发展集团化办学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今天,我们更加积极地把好的教育推广出去,让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提到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沈杰表示,首师大附中希望把辐射带动作用落到实处,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沈杰坦言,承办分校过程中困难不少,多所分校基础资源匮乏、硬件条件落后、师资队伍缺乏、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首师大附中人迎难而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分散在不同区县的分校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是新开办学校,有的是原有学校被承办,有的是一体化的校区,学段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虽然各个学校的背景和发展之路不同,但都力求实现优质发展。

    “我们的责任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每一所分校负责。”在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的带动下,诸多薄弱校一跃成为极具实力的优质校,许多教育贫瘠的学区成为学生入学的新热门。

    首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两年上涨51分,中考成绩升至海淀区公办学校的第9名,第一分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科研、教师发展多项“零的突破”;大兴南校区、昌平学校从承办前的农村薄弱校,在短期内实现了各项成绩区域排名大幅提升……

    “先进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而不是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而带来稀少的产出,我们的探索证明集团化这条路走得通,并且能产生质的飞跃。”沈杰说。

    课程体系立足精细化培养

    “在实践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去选择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时候,沈杰和同事们是在探索中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打造实现梦想的空间。

    课程资源是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输出资源的重要部分。特色的“四修课程体系”包含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既满足学生对学业水平的需求,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附中的“明星课程”——博识课以社会为课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访问、专家讲座、交流探讨等环节,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为一体,在研究性学习的大课堂中让学生学有专长。

    好的课程体系如何推广到分校,又如何避免在分校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呢?

    “课程体系是可以复制推广和本土化的资源。”沈杰说,首师大附中各个分校发展程度不同,学生的差距也比较大,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就要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特色化、精细化培养之路。

    分校引入了优秀的课程体系,经过消化吸收和本土化之后,一些学校有了自身的发展:大兴南校区形成了“原色+”课程体系;首师大二附中将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推进博识课跨学科、跨领域的“双师授课”模式,并构建了自身的弘美课程体系;大兴北校区首次将博识课引入到小学并结合地域特色量身定制课程方案……

    对于一些分校开设难度较大的课程,本部毫无保留地提供资源,让分校的学生也有机会享受到高端的课程和专业化的培训;本部的学科竞赛师资、高端实验室、专业设备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也为分校学生大开方便之门。

    “首师大附中的优质教学体系面向所有分校的所有学生,也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沈杰说。

    让“成德达才”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百年办学历程中,首师大附中校名几易,校址变迁,但“成德达才”的教育理念却从未改变。

    “正志笃行,成德达才。”沈杰说,“成达”教育的本质是将“人”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品德优秀、才能通达的创新人才,让每个孩子实现自主发展、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而这些核心理念伴随分校的建立在各个县区落地生根。

    “我们不断自我完善、追求卓越,集团的发展与壮大,让首师大附中百年文化有了更广泛的认同,‘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实践并获得了成功。”沈杰说。

    在教育体系的传承与共享中,会不会不断稀释优质资源呢?

    沈杰的答案是否定的,“在资源合理调配的基础上,激发成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显得更为重要”。

    为提升师资力量,集团选派熟悉教学管理的干部担任执行校长,选派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赴分校任教;同时在分校选拔教师在本部交流任教;区域内位置较近的分校,集团组织联合教研,共同备课,期中、期末组织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检验教学研究的效果,实现数据共享。

    “这样一来,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评定更为准确和客观。”沈杰说,交流的过程激发了各校发展的内在活力,强化了其自身的“造血”机能。

    不仅老师可以跨校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跨校选课。分校暂时没有能力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到本部“留学”,“这样的学生再回到分校,引领带动作用是巨大的”。

    在沈杰看来,首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一种较为可行的模式,“未来,我们仍需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推动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3日 05 版

刘文儒:让晋江成为更多人“托付终身”的选择
“好的教育是不狭隘的”
南京艺术学院把“大美教育”播撒课堂内外
“习语金句·百校千言”翰墨巡展在西安举行
北京通州助内蒙古翁牛特旗近8000人脱贫
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在京举办
合肥工大120门专业课“标配”思政教育
程鹏程:两次失败后 创业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