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家之言

高职课程思政方法在哪里

安蓉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9日   10 版)

    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当前关于“思政课程”的指导原则。这说明,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对以往“育人”队伍局限在党群口的提醒;“各类课程”要和思政课同向同行,是对全体专业教师的要求;形成“协同效应”,说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发挥各自长处“协同”育人。

    目前高校文化育人存在几个方法问题:重公共课育人,轻专业课育人;重活动文化,轻课堂文化;公共课程“宏大叙事”和学生思想隔膜;校园核心文化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没有重视发挥校企合作文化育人的优势;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文化育人相关规定和考核要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高校文化育人在课堂、载体、内容、考核等方面出现“两张皮”现象,多数人忙“教书”,少数人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没有落到实处。如果说“思政课程”的问题,主要是思政教师怎样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入脑入心”水平的问题;“课程思政”的问题,则主要是解决广大专业教师学会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提高教书与育人融合度的问题。

    对于专业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育人,一些老师心有疑虑,也不知该怎样操作。有的高校在实践中标准“过高”也加重了教师的畏难情绪。专业教师尝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在思想观念上,要确立“四是四不是”: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而主要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不是要照搬思政课的概念或代替思政课程,而是要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谈思想说素养讲故事;不是每一节课、每个章节都要搞思政元素融入,而是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才有成效;不是思政内容一定要用太多理论术语,而是只要实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分析出来也很好。

    方法决定质量,态度决定努力。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当然有个融入方法的研究提炼问题,但“态度”还是第一位的。唯有把融入过程,看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为学生今后做人做事和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后劲支持,看成教师教书育人的分内事。

    (作者系杭州市政府参事,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安蓉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9日 10 版

职业教育步入“黄金时期”
高职课程思政方法在哪里
高职教育要坚持“宽进”“严出”
湖南省职业教育扶贫亮“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