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风评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9日   09 版)

    “陪孩子写作业”

    家长被逼心梗 孩子脑洞大开

    “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个火了很久的话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增加新的内容:先是“母慈子孝”变“鸡飞狗跳”,再是“亲妈秒变后妈”,最近又多了“儿媳女婿送上门”的戏码。

    就在成人不停地给自己加戏的时候,这部“大戏”的另一方主角——孩子也上场了,最近一幅名为“共享孩子”的画瞬间火了。孩子在画面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父母带孩子写作业,容易脑梗、心梗,但是对别人家的孩子都很礼貌、很耐心。共享孩子是每天放学带不同孩子回家写作业,大人身体健康,小孩天天开心。”

    不少人说这些段子都是调侃。但前两天笔者一位熟识的朋友确实因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着急上火,血压计的高压飙升到了200,连夜被120接走,差点儿心梗。说实话,大人的“调侃”多少都有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只不过不少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将那些惨痛经历都包藏了起来。

    不过,调侃也好掩饰也罢,笔者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效果总是指向与政策相反的方向?年年提减负,学生的负担似乎越来越重,每每强调要把学生的作业量减下来,“陪孩子写作业”却成了让一家人鸡飞狗跳的大戏天天在上演……

    好在,在如此重压之下,孩子比成人表现得出色,他们的幽默没有矫情、掩饰的成分,而是面对压力迸发出了一种机智的“脑洞大开”——让我们共享孩子吧。

    左一个App右一个App

    互联网不能绑架教育

    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连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

    这种现象绝不仅发生在高校。有媒体报道,一个小学生仅仅写作业的App就有三四个:英语作业的两个,数学作业一个,语文作业一个。有的学校还会有查成绩的App,有位家长数了数自己手机上帮孩子下载的必用App超过了10个。

    当然如果孩子还上课外班,那么App就会更多,不同的辅导机构就会有不同的App,不同科目不同形式的课程App层出不穷。

    应该说,互联网+教育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笔者曾经见到一款分析学生试卷的App。学生如果昨天参加了考试,今天就能在App上看到成绩,而且还有非常详细的试题分析,有与以往诸次测验的对比,最终分析出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确实科学、高效。

    不过,笔者近日“围观”了一个中学生作业打卡的群。当天某个App在存储方面出了些故障,学生无法输出学习的结果,于是,学生们在群里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作业,有些孩子还在纸上画出了在App完成作业的过程。

    好东西也怕良莠不齐、一拥而上的泛滥。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教育加入到互联网中,而是观念和理念上的彻底变革,现在的“互联网+”往往是一种为了“加”而“加”,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更多的反复操作,更多的繁琐步骤。如果只是简单的叠加,叠加出来的绝不是创新而是一种绑架。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9日 09 版

高校进入“严出”时代
李镇西:只要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黯然失色
风评
上海理工:给“青椒”腾出成长空间
校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