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表演类综艺节目颇受关注,在最有代表性的节目《我就是演员》(原《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当中,观众发现,参与的演员大多在节目中有精彩的发挥,不乏一些节目有着爆炸性演技展现,这使得此类节目在赢得很高收视率之余,也让观众感到疑惑:我们并不缺乏好演员,为何却难诞生高质量的电影、电视剧作品?
最疯狂的综艺时代已过去。当各种各样的综艺花样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后综艺时代已经没法凭借形式上的翻新取得关注,《我就是演员》《声临其境》真刀实枪地向内容挑战,也恰恰因此冲刷掉观众的审美疲劳,让人们真正被表演艺术所折服,综艺节目通过对表演片段的形成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刻画,使得大家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切身的体会。
表演类综艺中演员所展示的演技,是天分、悟性、努力的结合,演员的优点与瑕疵,在综艺手段的反复考验与放大之下,都暴露无遗,但不能由此就说,所有在综艺节目中演技得到肯定的演员,就一定是成熟的表演者——综艺节目出于收视率与话题性的考虑,在制作理念上仍然是倾向于有利传播的角度考虑的,简而言之,就是不能把综艺节目片段与影视作品成品进行横向对比。
表演类综艺节目选择的内容片段,要么是对经典影视作品片段的模仿,要么是紧跟热点的原创,节目的特性与导师的选择、演员的特长、话题的展开等仅仅捆绑在一起,对于表演者来说,短短十来分钟的内容,有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投入度,对于观众来说,节目在设计上已经实现了悄无声息的“投其所好”,制作者、表演者与观众的三方合力,才让表演类综艺拥有了看上去“很过瘾”的魅力。
如果打量这些表演类综艺节目所选择的演员,会发现他们要么活跃在影视一线,要么具有话题性,真正被称为“老戏骨”或者在学术层面得到过承认的演员,很少出现在这类综艺当中。所以,表演类综艺尽管打着内容至上的牌子,但本质上并没有向严肃意义上的表演靠拢,总体而言,仍然是在迎合碎片时代的短视频消费需求而诞生。
影视作品的长篇特征以及多类型、多题材上的变化,对演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也是更高的,唯有扎实的学习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细致的观察能力等多方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缔造真正优秀的演员,而综艺节目中表现出色的演员,只能说在一个瞬间得到了观众的垂青,想要证实长期的表演水准,还要在长篇作品里去验证。
但长篇影视作品,演技派的空间在逐渐缩小。大量流量明星开始占据主角位置,围绕流量明星而展开的制作,催生了批量的劣质影视剧。影视行业被流量明星绑架,最先受损的便是演技派的失落——当然,这里的演技派要排除一些有演技但更有知名度的明星,那些在流量之外的实力演员,要么只能在热门剧中担任配角,要么只能在家里等待工作机会,所以才会造成这种怪现状:表演类综艺随便拿出一位演员都演技爆棚,但在长篇影视作品里,却看不到演技派们占据主流。
在综艺节目演员们的较量中,能看出实力演员面对综艺手段时的紧张与无措。实力演员不该被流量驱使与控制,被迫走上综艺来寻求曝光度,他们应该站在长篇作品的背后,用自己塑造的角色来说话。但在浮躁的娱乐环境下,所有从业者都被绑架,不去最有话语权的平台,不上最有眼球效应的综艺节目,就会直接导致身价降低、无人邀请。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造就了大家表演都关心演技,实际上却不把演技当回事的矛盾现状。
过去年代的演员,只有角色没有自己,除了表演,他们多在生活当中沉淀、积累自己,可以从容切换演员与普通人的角色。而在当下娱乐过剩的时代,所有演员都需要挤在一个名利场当中,博出位,博话题,博流量,有多少曾经令人尊重的演员,违背自己的意愿,或者屈从于综艺的出名快、来钱快,放弃了对演技的打磨,逐渐也走上了轻浮的表演路线,使得演技成为影视作品中最为匮乏的元素。
好演技只在综艺里,这是个大问题。好演员的养成,需要演员永不停歇地成长,也需要编剧、导演等创作团队其他成员的协作,只有在一个完整的、有集体追求的作品里,演员才有可能得到展现的空间,而现在影视作品赶进度、搭草台班子现象严重,演员即便有实力,也如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别被综艺里的好演员迷惑了,演员与其他创作者,包括观众,都应该重新回到长篇作品里,回归表演的真正内涵,让表演真正成为一种创造,而非消费。
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