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天然的高山富硒茶,很受师生欢迎,一上午销售额就接近5000元。”陕西省安康市德润天然富硒茶有限公司投资人王璇兴奋地告诉记者,“希望类似的展销活动越多越好。”
近日,在西北大学举行的贫困县区优质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吸引了陕西省内6地市、15个区县、34家农业合作社布展,140余种农产品参加了展销。这样的活动,仅是近期陕西高校全面开展的“消费扶贫”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以往,受制于交通、观念、经验等因素,不少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只能“锁在深闺人未识”。与此同时,云集于陕西的108所高校,仅普通高等学校就有教职工10万余人、在校生100多万人,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3个校区、5个食堂为两万余名师生供应着餐饮。每天平均消耗的农副产品达30种、近5000公斤,食用油700多升。除了食堂,高校师生的正常福利也是一块不可小觑的“蛋糕”。
“全省108所高校,有103所参加了结对帮扶96个有扶贫任务区县的‘双百工程’。”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校开展消费扶贫,“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利用“双百工程”联通校地的优势条件,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着力挖掘高校消费潜力,开通“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为贫困县区的优质农副产品畅通出路。
10月中旬,“‘双百工程’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消费扶贫活动在西北大学启动,全省高校与帮扶县(区)签订优质农产品采购意向,金额达5643万元。两天后,在咸阳师范学院举办的“淳化优质果蔬进咸阳高校”集中签约中,又有9所高校与淳化县签订相关协议,签约总额256万元;“扶贫日”当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10余所高校分别展开形式多样的农副产品展销活动,展销现场人头攒动,吸引了众多师生购买。
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看来,“消费扶贫”既兼顾了市场化的特点和优势,又降低了高校师生参与脱贫攻坚的“门槛”,“使脱贫攻坚成为高校师生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平常事’”。
根据相关要求,全省高校要与帮扶地区积极开展产销对接,选购农产品供学校食堂、超市等使用、销售,有条件的高校还要在学校超市和食堂设立专柜,展销特色农产品,并在师生福利采购中予以优先选购。
“百校百面”,每一所高校优势不同、资源各异。只有突出“特色化”“个性化”,量身定制消费扶贫的具体措施,才能推动消费扶贫的长效化、深入化。
西北大学公寓楼间,在师生期待中,一家无人超市即将落成。这个超市不但很“潮”,还很特别:它集合了“扶贫”与“无人超市”的特点。该校与京东集团携手,采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推广该校所帮扶的平利县农副产品。
在繁华的西安市东二环地段,西安理工大学提供沿街门店一间,开办起略阳县农特产品直销店。学校不仅免除3年租金,还配套装修到位。截至目前,直营店销售额达41万余元,从贫困户手中直接采购的就有20余万元。不仅如此,依托直营店实现的网上销售收入也达近百万元,带动52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870元。
“消费扶贫打通了连接贫困户田间地头和城市消费者餐桌的高速路,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略阳县副县长赵晶说。
“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模式,推动了扶贫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的转变。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鸿教授表示,在质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点对点”供应、“面对面”采购,“从长远来看,这一市场型扶贫模式可以有效增加扶贫的深度和温度,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行之有效、立竿见影,可持续可复制。”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消费扶贫,将其作为推动全员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稳妥推进高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小龙表示。
赵喜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黄博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