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孩子

和妈妈细水长流的相处模式延续至今

忻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23日   07 版)

    妈妈始终都给了我很大的理解和自由度,让我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而这正是整个青春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

----------------------------------------------

    当被问及青春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第一画面,却是初中家长会结束后,妈妈推开教室门,冲着坐在门外高唱着“红尘作伴策马奔腾”的我和同伴笑着说:“你们几个准备策马奔腾去哪儿?”

    语气里没有丝毫对我们大声唱歌和不切实际幻想的责怪,仿佛我们立刻要纵马远去,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我倒没有去策马奔腾,也没有传说中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火药味十足的对峙感。它更像是无声的泉水,平静和安稳到我来不及细想其中的缘由,以至于回忆当年与父母的冲突,竟回忆不起一个完整的经历。

    现在想来,这种细水长流般的平稳,还要归功于我妈妈。

    我的家是单亲家庭,妈妈上班之余,还要照顾我和妹妹的生活。小时候对妈妈的付出没有感觉,等到自己工作了才不免感慨,辛苦一天后回家照顾小孩,还能不把任何负面情绪带回家,实在让人佩服。

    我们在每天的晚餐桌上和妈妈分享很多事,话题从学校生活,到喜欢哪个小男生无不涵盖,却很少发生争吵。她最多在我和妹妹争执时喊一句:“不要抬高声音讲话!”

    妈妈的专业是中文,在我上中学时开始研究心理学。在我看来,她的观念非常开放,区别于所谓的“父母传统思维”,我也往往是同学羡慕的对象:“你妈可真好,管你不严。”

    六年级时,我在学校的课间看武侠小说,一度引领了全班读武侠的潮流。但老师不乐意了,课间读闲书可不行。老师采用了最原始有效的方式——告家长,但这个方式到了妈妈这里,却碰了壁。

    妈妈小时候也读武侠小说,外婆不让读,她就在外婆上班后把书偷出来,下班回来之前再放回去。也许是小时候被外婆管束得过多,妈妈觉得那种教育方式不对,需要调整。在她的理念里,读书这件事,越限制越没用,家中书架上摆放适合的书,孩子想读就读。

    于是,妈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我们学校的校报上,题为《女儿课间读金庸》。文章的具体内容我早已忘记,只依稀记得,校报一刊出,老师便再没提起这件事。

    除了观念开放,妈妈始终都给了我们极大的理解和自由度,让我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而这正是整个青春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

    从小到大,妈妈几乎没和我讲过什么大道理、特别反对我去做什么,而是给了我思考和决定的空间。在最容易引发矛盾的成绩方面,妈妈也没有给青春期的我施加任何压力。

    刚上高中时,我的成绩不太好,压力特别大,甚至想过退学。和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她认真地告诉我:“你要想好,如果真的不想继续读高中,读个中专学个技术什么的,都可以,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当然,那段艰辛的时光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当妈妈这样说时,我忽然意识到,没有人去帮你做决定,你必须自己去做,同时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决定负责。

    高考填报志愿时,身边很多同学只是听从爸妈的话,让报什么就报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些专业,将来想过什么生活。而我们从小喜欢并想学的东西,不论是什么,妈妈一般都比较支持。

    早在高一文理分科,我就开始考虑专业问题。从小喜欢捣鼓花草的我,即使不那么擅长物理化学,也为了未来的园艺专业选择了理科。确定专业后,妈妈便帮忙参考分数和排名,最后决定了较有把握的学校。毕业后工作、出国、归国加入创业公司,都是一步步自己在作决定。

    妈妈更多会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给我建议:和谁有矛盾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要怎么去相处……当遇到了重大的事情,我往往会参考妈妈的建议——不是寻求决定,而是在已经作出决定之后,从妈妈那里获得更多坚持下去的肯定和勇气。

    现在的我早已远离了青春期,但和妈妈细水长流般的相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上,我见到有的年轻人不享受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十分苦恼,又对家人的念叨感到厌烦。而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很安心,因为不管发生了什么,家里还有一个永远的支持和依靠。

忻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23日 07 版

打破青春期VS更年期魔咒
和妈妈细水长流的相处模式延续至今
父母要练习把孩子当朋友看待
小红的光荣事迹在我们班传开
“闭嘴”成为那段时间提醒自己的两个字
活力与稳健相伴 感受生命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