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中国吸引力

白族古镇里的美国“村民”:一辈子也不想离开中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郭佳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30日   06 版)

    扫一扫,看视频

    编者按  《中国吸引力》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打造的专题视频栏目,从留学生的视角,讲述那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魅力。本期节目聚焦“文化”,老外正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

    10月的云南大理喜洲古镇,阳光充足,天空湛蓝,稻田一望无际。随着当地传统民歌的节拍,村民们跳起白族特色的舞蹈,鲜艳的刺绣头饰也随着摇摆起来。来自美国芝加哥的林登,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给当地的“金花”们打着节拍,用白族话为她们高声喝彩。

    这是林登定居喜洲的第十个年头,这位“洋村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成了一个“本地人”。他说,他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中国。

    坐在喜林苑客栈的天台上,林登泡了一杯热茶,思绪回到1983年。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一边上夜校一边经营一家小型地毯清洁公司,他的客户有一位刚从中国回美国的教授,听教授说起旅行经历,他第一次萌生了去中国的念头。

    不久后,林登便来到北京,被这里的文化深深吸引。“当年中国的经济还没有那么发达,我遇到的每个人对未来保持乐观、积极。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渴求学习新的知识。”

    彼时,很多国家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也给林登带来了不少机会,帮他顺利申请到硕士、博士学位。“中国就像我的‘师傅’,没有中国,就不会有后来的我。”

    1989年,林登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梦》。因为他发现,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也并不认可中国的变化与进步,他想要告诉人们,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子。

    因为工作原因,林登游历了100多个国家。最终,他和妻子一起回到中国,他想报答他的“师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做点事情。

    林登夫妇走遍了所有省份,只为寻一座老宅,开一间客栈,聚拢更多的外国人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那时,林登的中文说得并不好。人们热情地和他交流,尽力帮助他,帮他买好火车票、把饭菜送到他的房间,“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每一个来中国旅行、生活的外国人都应该心怀感恩。”

    比起名山大川,林登觉得中国的人才是最美的。“无论我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尊重我、包容我。虽然我是个外国人,但他们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喜洲,让夫妇俩停下了脚步。这个镇子被苍山、洱海环抱,风景优美,但真正吸引他们驻足的,还是白族人的友善和包容。初到镇上,夫妇俩并不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担心冒犯到当地人,做事小心翼翼,但村民们似乎从没把他们当成外来人,完全接纳了这两位“老外”。

    最终,他们决定卖掉美国的房子,定居大理喜洲,将“中国梦”的种子洒在稻田间,“是这种从始至终的接纳,让我们得以在这里实现理想。”

    夫妇俩租下了杨品相宅,打算细细修缮改作客栈。村民们听了,二话不说,一起出力整修,这才有了后来的喜林苑。开业后,人们也都愿意来帮忙,客栈80%的员工都是本地人。白族人对一个“老外”的认可和支持,对林登来说实属意外,这也是他扎根在此的动力。

    如今,夫妇俩定居喜洲已有10年。开办白族文化节、开设青少年影像工坊、文化大师课……世界各国的人们聚在这里,打太极、练毛笔字、学做扎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白族文化,更爱上了中国文化。

    “嘿,金花!”10年的时间,林登早已成了地道的喜洲人,他和村民们打招呼的方式也早就像老朋友一样。人们经常邀请林登到家里小聚,有人办婚礼、办满月酒也会请他参加。

    林登的两个儿子都在喜洲长大,他们和白族的孩子们一起爬山、踢球,共度欢乐的童年。“我必须要带孩子们来中国,这将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体验。”两个孩子回到美国读大学后,时常会想起在喜洲发生过的趣事,期待着未来重回这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郭佳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30日 06 版

白族古镇里的美国“村民”:一辈子也不想离开中国
演员李沁:主动找寻下一次突破
让贫困山村搭上电商致富“快车”
海外“蓉漂”为何争相闯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