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厚积薄发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访团四川省委负责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05日   T02 版)

    12月1日至3日,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在此次大赛中,东道主四川10个项目获得金奖,金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张荣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四川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长期积累,也是下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新起点。“志交会”结束后,张荣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专访。

    问:四川在此次大赛中有10个项目获得金奖,四川志愿服务工作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

    答:趁着此次“志交会”在四川举办,我们对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施25年来的总体发展做了一次梳理,并在“志交会”期间向与会同仁做了展示和介绍。25年来,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川269万注册青年志愿者的不断探索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规范化、项目化、体系化、常态化发展,建立推广应急志愿服务、阳光助残、城乡社区互助计划、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特色项目,并持续推进“志愿四川”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全省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推动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文化宣传,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特色和重点工作主要有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服务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等。以应急志愿服务为例,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08年,是基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志愿服务经验而组建的西南首支成建制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现有“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心理疏导”等10余支专业分队,志愿者总数5000人。全省21个市(州)均设立支队,累计招募培训志愿者约6.4万人次。今年,我们还成立“四川联动青年社会力量应急服务中心”,实现了共青团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实体化运行。

    问:“志交会”期间,许多与会者关注应急志愿服务标准使用推广工作,四川此前做了一些探索。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基于长期的实践,我们注重志愿服务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四川面向全国邀请专家组建四川志愿服务专家库,完成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志愿者动员和管理、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策划、志愿服务项目筹款、社区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志愿者服务礼仪等志愿服务系列课程。

    今年5月,为全面总结“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来的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强化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机制保障,团四川省委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起草了《应急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即将获批发布的《应急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应急志愿服务规范化的标准文件,是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总结汶川地震十年来四川省应急志愿者工作经验、系统探索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问:我们注意到,在此次志交会上,四川重点展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工作,成为会上的一个亮点。为什么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

    答:关于志愿服务,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多次明确要求,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并指出由共青团牵头,相关厅局部门配合,同时要求高校党委认真研究。今年9月,按照团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要求,团省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教育厅、民政厅,研究起草了“青春志愿·爱在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的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我们专门跟媒体合作,深入调研、学习香港的义工工作经验。

    近期,这项工作在加速推进落实。11月3日,各高校与结对社区签订服务承诺书。11月8日,全省范围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目前,全省已有88所高校3081支志愿服务队伍与2653个社区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46场次,20余万社区群众直接受益。

    这项行动旨在组织高校大学生发挥知识技能特长,围绕政策宣传、社会治理、扶弱济困、社会实践等方面,就近就便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发动全省百所高校、走进千个社区、每年开展服务百万人次。

    问: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四川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答: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推动建立“常态化”机制。我们将定期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大学生专业特长等信息,整合环保、金融、卫生、消防等部门工作内容,制发服务项目“工具包”。要求与社区结对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服务,每月推出一项重点活动,每年帮扶一个困难家庭,让供需精准对接、活动常态开展、居民普遍受益、志愿者收获成长。开展实时动态工作评估,建立“社区居民+服务团队+志愿者个人”三方评价机制。

    二是探索实施“多元化”激励。我们将运用大学生参与社区行动服务“频次和时长”记录,构建联合正向激励体系。突出成长激励,推动高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等方面充分运用,作为考研、实习、就业的重要参考。加强社会激励,推出以时长兑换电影票、公交卡等举措,探索在教育、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优惠便利。注重荣誉激励,将优秀志愿者纳入星级志愿者评定、推优入党范围,大力表彰优秀志愿者。

    三是打造出台“专业化”标准。我们将充分发挥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结合四川省情和社区群众需求实际,设计一批更具特色亮点、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项目。适时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代表赴香港、广东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

    四是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我们将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行动、统一评估,科学制定志愿服务岗前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不少于1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规范“社区行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行为。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关心关爱和工作保障,为他们提供交通、保险、生活、安全、医疗等必要条件。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志愿服务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全省各级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让志愿精神蔚然成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05日 T02 版

公益之光 照亮孩子前行路
“靶向定位”:破解社会痛点
“小而美”:服务与需求完美对接
厚积薄发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